智 库
Think Tank
首页» 智库» 京师“一带一路”大讲堂
智 库 | Think Tank
京师“一带一路”大讲堂
京师“一带一路”大讲堂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16+1”合作与发展
2016-12-10
分享到:
  12月11日,由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京师“一带一路”大讲堂在京召开,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教授出席并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16+1”合作与发展》的主旨演讲。科勒德克表示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作为强有力的经济体在财政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方面对全球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在一些地区建立起相关的合作或者是区域间的融合机制意义重大,“16+1”项目是连接各区域间的重要通道。
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以下为演讲全文:
  你好!我看到今天在午饭之后仍然还有这么多人来参加我们今天下午这部分的讨论,我今天要求演讲的题目是“16+1”的合作与发展这个问题,以及在“一带一路”框架之下的中欧之间的合作问题。首先我想说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经济学家的教授,但是我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基于政策的,我在过去是波兰前副总理,我同时也是财政部长,在94年至97年的时候我是波兰前财政部长,在那个时候我们波兰的经济被誉称为欧洲的一个非常强劲的经济体,到目前为止中东欧地区有16国,我们是其中一国之一了,我们同时也是OECD组织的成员之一,OECD是在二十多年前建立起来的。就我的工作来讲,我是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我在世界银行做了一些研究,同时在耶鲁大学,还有UCLA我都是教学,是一个教学人员,我之后又回到了波兰,在波兰政府从事相关的工作,后来成为了波兰的财务部长。
  在2000年至2003年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挑战,我们也是在那个时候要加入欧盟,所以也有很多的谈判工作。我想说对于欧盟特别是中东欧地区,在九十年代和现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的国家都取得了进步,尤其是在他们实现市场经济这一块,以及在政治民主这一块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有很多国家都是在欧盟的框架之下来进行运作。在2004年5月1日我们加入了欧盟,之后又有更多欧洲的国家加入,在2007年8月1日又有另两个国家加入了欧盟,波黑、还有南斯拉夫,也都加入了欧盟,这些都是欧盟的成员国了,为什么他们这么去做?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发生了很多的事件,大家可能还记得,他们这么去做主要是那段时间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所以他们也要考虑不同相关的因素,也要考虑到怎么样来推进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我们波兰,我们认为在中东欧地区我们是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有些国家可能说他们是最为成功的国家,比如说像捷克共和国,还有前苏联等等,他们可能都认为他们也是非常成功的经济体,但是我们的成功,我们认为它更多的是一个量上的成功,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中东欧地区是更为成功的,我们经济的发展相比于1989年的时候增长了很多倍,我想俄罗斯的GDP的发展几乎为零,而那个时候人均GDP乌克兰是稍微高于我们的,到现在为止我们波兰的人均GDP相比于乌克兰来讲要高于他们3.5倍,所以我想说你看到在中东欧地区是发生了这么多巨大的变化,包括我们前苏联的解体,因为对于欧洲来讲,还有对于中东欧地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很多年之前,我去了格鲁吉亚这样一个国家,格鲁吉亚这个国家也是非常美丽的一个国家,我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我们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他们说对于格鲁吉亚的发展就已经到了尽头了。格鲁吉亚也是跟土耳其接壤的,后来我又问了这个问题,欧洲的发展它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后来我们就说,这要看不同国家具体的情况了,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这要看具体的不同国家的情况,而且我们还有一些欧盟的成员国,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们不是苏联集团当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对于中国如此巨大的国家,而我们的国家是如此之小,我想说的是,比如像马其顿只有140多万的人口,或者斯洛文尼亚,是只有200万人口的国家,跟北京的人口差不多,所有这些国家都是人口非常少、非常小的国家,如果来看一下外交,比如说对于美国,每一个人都有选举权以及投票权,但是马其顿这样的国家只有140多万的人口,这些小国无法同英国这样的国家相比,他们才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非常重要的国家。对于中国来讲,对于全球的经济发展来讲,我们能够看到我们需要不同国家之间的精诚合作,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也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应该形成一种集团,尤其是这些互为邻国的国家应该形成一种互相合作的团体,对于中东欧这个地区来讲,我们有16个国家,之前都是前苏联的各个邦,现在有的已经加入了欧盟,成为欧盟的一个成员国,但是我们之前都是前苏联的成员国,除了3个国家,这3个国家现在都已经加入了欧盟,成为欧盟的成员国,像马其顿,这些国家的人口只有几百万,每个国家的人口都只有几百万,它们都在巴尔干半岛。相对比较贫穷的国家,克罗地亚也是两年之前加入了欧盟,成为了欧盟的成员国。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对于欧盟来讲,现在它不希望再进行进一步的东扩了,我们现在也在进行更多的谈判,这个谈判在进行,在塞尔维亚内部或者是黑山内部进行一些谈判,所以我们现在也正在考虑怎么样利用现在的结构改革。政治方面的一些精英,还有学术界,他们现在正在进行这个方面的讨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来改变相关的一些规定,可以更好地来改变这些成员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这些不同的国家当中,比如说之前的一个前苏联的国家白俄罗斯等等,也是面临着同样的情况,他们之前是前苏联的一部分,同时也不是未来欧盟可考虑的成员国,他们也没有在“16+1”的项目当中,白俄罗斯,所以我们不知道说到底未来的情况是怎样,但是我自己的一个思考,我们不可能说在这一地区与每个国家都打交道,因为太多了,有些国家也太小了,我们到底要建立怎么样的一个团体。所以我们也要再度回到这16个国家来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就是作为全球化的这一部分,首先从中国的角度上来看,这些“16+1”的项目,它也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包括中国对非洲的政策等等。所以大家可以看另外一个方面,包括中美还有拉丁美洲,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中东欧也好,非洲也好,我们要做这样的合作,你就来负责这个项目,您就来负责撒哈拉以南,这是中国的做法,我们的观点中国是未来最强有力的经济体,也是整个全球经济的引擎,是领头羊的作用。所以说大家都是来看中国,所以这也是我们能够出售我们国家产品的巨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巨大的直接投资的来源,包括技术转让的来源。大概在20年前的时候这个技术转让可以说还是不可能的,当时是向中国输出技术,而不是让中国的技术到我们这边来,所以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资金流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不仅仅是指财政资本,在人力资本上面也是如此。之前我也跟胡教授讲过,在旅游业的发展又是怎样,今年到波兰每天有四次不停的航班,都是国航的航班,直航,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也是我们商务往来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也是我特别乐意看到的,也知道这方面有多么的重要。
  到底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在做一些什么?我对全球化的定义就是,当然是从一个经济学者的角度上来定义,我们整个全球化更多的是从经济意义上来定义的,而全球化就是一种自由化,它是一种统一、融合,也就是我们有不同国家的市场,不同国家的经济,把它们相互的交织起来,让其相互依靠,来形成一个全球的统一经济。在这里发生的就可以决定在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件,比如说像对美国这样的大国,或者对像秘鲁、波兰这样的一些中小国家,或者对像斯洛文尼亚这样的小国,都会产生影响,都会在全球所发生的事项上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现在是相互交织的。而我们现在在新兴的或者是正在兴起的就是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上的交织,我们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我在书中也提到了,就是怎样能够更好地来治理全球的经济。在这样一个治理的框架下,我们可能说欧盟是一个融合的团体,当然它不像美国那样,所以我们有欧盟的委员会,我们有欧盟的主席,我们有欧盟的议会,我们有欧盟的中央银行等等。但是在全球的范围上来看,我们现在也越来越像过去那样,就比较起过去成为一个经济体,我们没有相关的全球的协调机制、政策方面的,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够建立起这样的协调,比如说像联合国,像其他的一些组织,包括世界银行,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中国也已在十多年前加入了这样一些组织,他们现在也在建立起一些新的机制,比如说G20,最近在杭州也开了峰会,我们还有一些区域组织,比如说APEC,我们今天会上也讨论过好几次了,当然也有一些新的努力,包括美国,他们也在全球化上做了很多,但是他们也反对跨太平洋协定,包括其他一些协定等等。所以说这条道路并不顺畅,我们可能在全球化前进的路途上,我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一股潮流。这样一种包括利益,包括全球经济领域、技术领域的交流都完全改变了我们交流的形式,改变了我们包括资金、信息等在内的传送方式。所以说整个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当然也确实有一些保护主义抬头的倾向,我们也知道这个国家、那个国家有可能会有这种倾向,但是我们最后会更好地进行沟通。包括在关税、通关等问题上,能够使我们的贸易进行得更顺畅,不然的话,这个贸易就只能进展得很慢。
  今年我们也看到,贸易的进展速度没有生产的进展快,而现在可以说整个贸易方面的进展,也需要成为一个引擎的作用。所以这也是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果。但是我们知道在这个路途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需要看一下有没有一些地区性的机制建立起相关的合作或者是区域间的融合机制。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整个区域的融合,尤其是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像欧盟这边,或者是我们中欧这块,还有包括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这些融合对全球化来说是促进的作用,而不是逆反的作用。包括东南亚的联盟,东盟,以及欧盟之间的合作,还有西非之间的这些合作等等,大家都知道,西非的共同体,还有其他的这些共同体之间,他们也有很多的融合,这就是牵扯到有200多个不同的国家经济体之间的对话,所以我们也有很多的融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欧洲的国家,是中欧的国家,包括很小的爱沙尼亚或者是斯洛文尼亚,对于我们来说为了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狂潮当中能够生存下来,我们必须要依附于一个更大的团体,可能对中国没有必要,但是对我们有必要,比如说欧盟这样一个团体。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现在的情况就是,在一个层面上的合作是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合作,包括现在和11个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还有其他的一些中东欧国家希望进行合作,所以这16国,我们要不要跟他们更多地进行协调。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层面上就很有意思,在某一个层面上,这16个国家他们的各种资本的流动,包括他们也准备好了习主席去拜访等等,他们也彼此来呼吁,说我们怎么样,不是说相互的竞争,而是抱团取暖,更好地和中国来进行合作,更好地来实现在这块的资本流动,包括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能够吸取更多的来自中国的投资等等。
  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讲,剩下的这5个还没有进入欧盟的国家,他们可能对于这样一个合作没有那么的重要,对他们来说可能更重要的是和欧盟建立起这样一个关系。现在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在50年以后还有欧盟的存在吗?它是永远的存在吗?它还会在吗?比如说2066年是不是就是另外的情况,当然我们期待二零六几年美国有一个更好的总统,我们现在就是知道这么多,我又不是商人,不是从商人的角度,我们希望也不知道是不是50年后欧盟还会确实存在,在我的书里面,我的书也用中文出版了的,就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这样一本书,我们提到我们要如何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真的是激动人心的,当然这一块也是充满了难度的,它需要我们有很多的专业经济各方面的,还有社会、科学理论这方面的思索。我们需要看一下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要做一些这样的思考分析。比如如果我们知道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内,剩下的另外7亿人,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出生率整体来说,可以说是降低的,所以说可能之后的人口也是面临着减少。所以其实现在也是面临着很多的移民危机,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欧洲融合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作为政策制定者,不管你是否学界的人士,都需要来做这样的推测和猜想,甚至是带风险的猜想,未来到底会是怎么样?我是猜想说我们是不是能够存活?是能存活,但是如果现在我们继续重复在政策上的一些错误的话,是不是还能够维系?如果说在宏观的经济上有一些比较错误的管理的问题,比如说像意大利所发生的那样的话,还有欧元方面的怀疑的态度如果继续发酵的话,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大问号,能不能维系?我们当然都是期待在整个区域的融合当中有更好的成果,包括16国,包括这些东欧国家,包括这些合作,到底有多么的重要?当然我想说现在没有认识到这个重要性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16个国家,我不知道在这个教室里面有多少学生能够说出这16个国家的名字,我可以跟大家打赌,如果大家说不出来的话我都一点不奇怪,但是这里面可能所有的人都说得出美国50个州的名字,所以这方面的关注度还是不够高。所以这16个国家,如果大家记住我说的话,我们怎么来做?我们这16个国家就是一两千万的人口,这是在中东欧国家的16国。就像是中国的省份一样,这1.2亿人对全球的产出做了哪些贡献呢?大概是29万亿美元的产出。中国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是他们的7倍,那是不是就是说16个国家,包括波兰在内的,在这样一个区域内的国家,它只是中国经济实体的1/7吗?确实是,就是1/7,可能你们现在增长的还是接近10%,那么这个差距就会更大。
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对于这些中东欧的国家来说,你不可能在未来预见它有很大的增长,他们的GDP增长速度大概是中国一半的样子,大概是3.5%的样子,它可能以后也差不多,多多少少也就是三点几,我的这个国家去年是3.6%,今年是3.8%,可能下降也就下降到3%这样的GDP增长速度。所以我们说这16国他们好多都是过去的过渡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从总体上来说都和全球的经济步伐差不多,全球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是3.2%逐年增长,作为其他角度来说,1.2亿人的市场确实对于欧洲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我们也不是说引领了世界的增长,这都不是我们考虑的,因为从经济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都是如此,从战略上,中国也是把中东欧当做进入欧盟的门户,尤其波兰相比法德来说更近,对于从成都来的车。如果说到中国来的产品,习主席在波兰的时候也跟我们的总统聊过,也去过铁路,来看从成都来的集装箱运到那里。其实所有的集装箱有可能在那儿完全中转就分散到欧洲各地更大的市场去了,我们是一个枢纽,但是欧洲这部分对于地缘政治上来说仍然也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在东边我们有乌克兰这样的肇事者,同时还有更大的领土实体,包括俄罗斯等一些大国,所以这16国他们被看待的地位,在中国和西欧之间的一个连接,还包括前苏联的连接,包括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是相毗邻的,土耳其也是800万的大的市场,所以对于我来说,就是“16+1”的项目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是一个通道,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包括中国的思想方式,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知识,中国的双边了解等等,它都可以在不同的会议上相互交流,我们也有不同的学者,还有交流学生,包括我们的游客等,他们的流动使我们有更好的相互了解,这样一个更好的了解也就使得全球化更加包容性,并且具备更多的分享性。我之前也讲过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而现在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有风险的时刻,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的世界远远不如过去那么稳定,在我的书当中我也想过,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的世界远远不如过去那么稳定,在我的书当中我也想过,未来的12大重要事件,也就是未来的12大挑战,它们是挑战,同时也是风险,包括整个区域的融合,包括中国在融合上面的政策,都是挑战之一,对于经济上来说,我认为会有更自由的贸易,我们会越来越好。
  因为这种区域不断地融合,融合得越深越好,对于我们的经济来说,因为整个全球化是建立在一种合适的经济概念上面,我们最后可以进行这样的反思。刚才第一句也说过,我是研究科学的,我也做我的研究。但是我这个研究都是基于政策基础之上的,是给政府部门提供一些政策建议的,我也是给他们做顾问,或者是给一些国际组织做顾问的。为什么我说波兰相比于其他的国家,比如像保加利亚和匈牙利都更加成功呢,因为我们更成功地实现了市场经济的转型,因为我们工作的更加努力,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加的成功,有人可能会说波兰人更加聪明,但是我想说其他的人可能比波兰人更加聪明,我觉得原因就在于,不仅仅只是21世纪,而是说我们长期以来实现了经济的改革或者是经济的变革。我们波兰的政策是基于我们的市场经济理论的,如果我们取得成功,比如说想取得宏观经济的成功,并不是只能靠推理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要基于一个非常合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经济战略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应该考虑到对于未来,对于全球经济,或者对于地区经济,以及对于中国,或者对于中东欧16国我们的未来战略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加以知晓。当然我们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场景,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寻常的相关场景,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场景等等。我们都知道有华盛顿的共识,各个相关方都已经达成了共识,并且实现了一定的妥协,我觉得除了华盛顿共识,也许将来可以达成北京共识或者其他的共识。所以就政策来讲,我们觉得有了比较好的政策,很多国家都可以像中国这样成功,由于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成功,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成功,所以我们觉得还应该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进行,我们应该有一种新的市场经济。在这里我想说的就是,我们还是继续秉承一个经济的理念,在这里是分成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描述性的,也就是说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去走,这个过程到底是什么。在同时我们要考虑到我们需要转型到一种惯常的市场经济,比如说我们必须要知道怎么样才能够扶贫,怎么样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发展,以及我们怎么样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又能够保护环境。但是怎么样来实现这些呢?我们必须要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或者是实现经济的管理,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自律,要自己知道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同时还要实现一个平衡,实现我们的投入以及产出的平衡,实现进口以及出口的平衡等等,同时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实现社会的平衡。在中东欧地区,我们有16国,有11个国家都是欧盟的成员国了,所以在这个地区我们也应该实现社会的凝聚力,我们不能够让社会的不平等太过于极端。我们同时还要实现生态的平衡,所以我们如果向大自然、向环境索求得更多,我们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这种新的市场经济理论,我们不仅仅追求GDP的发展,除了经济发展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考虑到社会或者生态的平衡,这种凝聚力,我们要实现社会的平等,同时我们还要找到全球范围内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对未来进行一个规划,进行一个计划,但是我想说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这个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可逆,我们必须要继续这样的趋势。
  但现在我们有新的市场开始出现了,我们有一个新的国家主义,比如说在土耳其,在法国,在意大利,在美国,还有在奥地利,还有在波兰以及在匈牙利,在很多的国家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包括斯洛文尼亚。所以我们有不同的国家,他们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对于德国,还有对美国,还有法国来讲,各个国家可能更多的考虑也是自己的利益。对于有如此众多的人口的国家,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我们同时还要考虑到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相关因素,我是来自于欧洲的,我同时也了解我们欧洲发展的历史。所以我们要考虑到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方式来解决我们面临的这个问题,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如果我们封闭发展,如果我们不进行文化的沟通,我们可能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在欧洲我们现在实际上好像没有任何的边界,在欧洲的各个国家,我们不需要任何一个ID就可以从一个国家去另外一个国家,比如从波兰去另外一个国家,没有人说出示一个ID,在欧洲我们没有ID,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国家主义,国粹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到国际合作,考虑经济的活动,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的话,要是进行更多的合作的话,对于中国以及对于欧盟都是有利的。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十年中国对于很多的欧洲国家,比如像波兰、捷克等,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他们的影响力就会更大,尤其是政治方面的影响力,这是好事吗?这是好的,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必须要相对于美国的影响或者德国的影响来实现一个制衡,因为这些国家在欧盟内部影响力更大,我们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呼声,这是很好的。我们也需要经济方面的活动,这样就能够实现总体的平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需要来考虑各个不同的维度,考虑到“16+1”倡议的不同维度,我们需要进一步以一个非常合适的方式来推动欧盟进一步的整合。谢谢!
编辑:彭兆伟



  • 北京校区·海淀校园: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2F
  • 100875
  • brs@bnu.edu.cn
  • 珠海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励教楼
  • 519085
  • brs@bnu.edu.cn
  • 北京校区·昌平校园: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满井路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1号教学楼
  • 102299
  • brs@bnu.edu.cn

码上关注

版权所有 © 2022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