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表《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回顾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历史,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中阿友好交往实践,展望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前景和方向。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古丝绸之路曾为双方的经济和人文交流建起桥梁与纽带。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阿积极强化战略对接,中阿合作进入快车道。中国已同20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构建起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双方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巩固传统领域务实合作
贸易投资畅通互利互赢。中阿发展阶段衔接、理念思路契合、经济结构互补,中阿经贸合作符合中阿双方共同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虽经受世纪疫情冲击,中阿贸易依旧逆势增长,中国仍是阿拉伯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7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2.6倍;中阿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5倍,同比增长约37%;2022年前三季度,中阿贸易额达319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8%,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中阿经贸关系逐步从能源进口的单向道,转变为能源进口、工业品出口的双向道,有力推动了中东阿拉伯国家摆脱“能源依赖”,实现经济多元转型。
基础设施联通助力阿拉伯国家联通亚欧非。阿拉伯国家地处亚非大陆交汇地带,是全球贸易运输的重要通道。但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阿拉伯国家经济建设的薄弱环节,制约了阿拉伯国家经济增长。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已经建立起全方位的基建产业链,中国的建筑工程企业在海外工程承包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在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下,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沙特吉赞项目群、卡塔尔多哈新港、阿联酋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助推阿拉伯国家形成“陆、海、天、网”多元化、全方位、复合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增强了当地经济持续性发展动力。
传统能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化。阿拉伯国家是传统产油大国,稳定的中阿石油贸易合作有助于维护阿拉伯国家石油能源利益和经济增长,维持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021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原油进口量达2.64亿吨,占同期原油进口总量的51.47%。此外,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入推进,形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能全产业链合作,创造和催生能源合作新业态、新模式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局面。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合资建设的中沙延布炼厂,原油年加工能力2000万吨,成为中阿经贸合作的典范。沙特能源化工企业加快布局中国,2022年3月,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福建能化集团和漳州九龙江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项目总投资420.7亿元人民币,成为福建与阿拉伯国家最大的合作项目。
挖掘新兴领域增长点
三大高新领域合作推动经济多元转型。一是在核能领域,中核集团与阿联酋、沙特、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定,并在铀矿勘探、核燃料供应、核电站运行维护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二是在航天领域,中阿积极推进“天基丝绸之路”,探索开展在空间科学、发射服务、卫星应用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立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合作机制,在突尼斯落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个海外中心——中阿北斗/GNSS中心。中国同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沙特等国签署航天卫星领域多个合作文件。2018年,沙特成像仪搭载中国卫星发射,实现阿拉伯国家首次成功探月。
三是新能源合作助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阿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拓展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合作。在卡塔尔世界杯上,中国电建总承包的卡塔尔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为赛事提供电力供应,助力卡塔尔兑现首个“碳中和”世界杯的承诺。中国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合作共同建设沙特红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该项目不仅可提供全天候绿色能源供应及存储,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还为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提供综合基础设施。
“数字丝绸之路”助推经济数字化转型。“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与阿拉伯各国政府的发展战略在数字经济领域契合,在“中国—阿拉伯国家网上丝绸之路”合作框架下,中阿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不断深化。此外,丝路电商打造双向流通。阿拉伯国家当地的农户通过委托中国在当地的电商平台,操作智能手机,更加便捷地将农产品等卖到中国市场,增加当地农户的收入。
高科技赋能农业合作。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中阿农业技术合作不断深化,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中阿多双边合作机构相继成立,农业物联网、绿色智能控制节水等领域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顺利开展。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积极与沙特国家植被发展和防治荒漠化中心合作,综合利用卫星提供多源数据及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助力沙特践行“绿色沙特”倡议。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在阿曼、阿联酋、埃及、科威特等典型旱区落地,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心联通夯实社会根基
千年前,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和中阿文明的两条大动脉。千年后,共建“一带一路”传承中阿友谊,继续推动中阿民心相通,夯实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根基。近年来,中阿在抗疫合作、语言文化、文明互鉴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有力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携手抗疫守望相助。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抗疫斗争给予声援和支持,沙特、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在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了物资援助。当阿拉伯国家受到疫情冲击时,中国政府向阿拉伯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提供防控物资,开展经验交流。中阿双方在疫情面前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决心和行动,成为进一步打造中阿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楷模与标杆。
阿联酋是第一个接受中国疫苗境外三期临床试验的国家。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等阿拉伯国家陆续批准使用中国的国药疫苗或科兴疫苗。中国同埃及合作建成非洲首条新冠疫苗联合生产线,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开展疫苗本地化生产及药物研发合作,通过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向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提供疫苗援助。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已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新冠疫苗超过3.4亿剂。
人文交流促进心联通。中阿之间以学生交换、学术互通、文化节、主题展览等形式的人文交流遍地开花,深化了中阿间互相理解和尊重。2013年以来,中国已为阿拉伯国家培训各类人才2.5万,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约1.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截至2022年10月,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13个阿拉伯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
作者:万喆,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原文发表于《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7日 16版)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12/07/nw.D110000gmrb_20221207_2-16.htm
码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