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库
Think Tank
首页» 智库» 观点
智 库 | Think Tank
观点
一带一路学院教授、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崩溃论”炒作注定崩溃,中国自信面对未来

2024-09-26 文字: 卓奥马尔特·奥托尔巴耶夫
分享到:

编者按:作者是吉尔吉斯共和国前总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的特聘教授卓奥马尔特·奥托尔巴耶夫 (Djoomart Otorbaev)。作者指出,尽管多年来一些西方学者不断预言中国即将步入“不可避免的崩溃”,但这些悲观的预言始终未能成真,相反,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信心,迈向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我们的邻邦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建国75周年的光辉时刻,这一历史性里程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去回顾中国的成长轨迹,更让我们得以从中提炼出关键的启示,并共同探讨这个伟大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


历经数载,中国始终致力于地通过大力投资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关键领域,持续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并确保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数据,作为最直观的证据,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所取得的显著进步。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际,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23亿美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达到了约17.75万亿美元的庞大规模。


展望2024年,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增长率约为5%。 这一迅猛的增长远不止是数字的简单堆砌,它标志着中国自1949年人均GDP仅有23美元、位列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的起点,历经蜕变,如今已稳步成长为预计今年人均GDP将突破13,000美元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这一跃迁,是中国发展成就的有力证明。


中国已经强势崛起,并在全球舞台上坚定地确立了自己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和经济强国的地位。其经济影响力横跨世界各地,大约占全球GDP的16.9%。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持续扮演着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角色,连续11年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中国以其卓越的工业实力傲视群雄,其制造业的总产量甚至超越了其他九大制造强国之和。在可持续发展的征途上,中国更是成绩斐然,提前十年达成了联合国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成功地让超过8亿人口摆脱了贫困。


在面对包括流行病、饥荒、疫情和房地产市场动荡等内部挑战,以及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贸易、技术和金融领域的严峻压力时,中国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 尽管遭遇重重逆境,中国却愈发展现出其坚不可摧的力量和决心。多年来,一些西方学者不断预言中国即将步入“不可避免的崩溃”,并推出了各种理论来支持他们的观点。然而,这些悲观的预言始终未能成真。相反,中国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信心,迈向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已崛起为全球战略伙伴,其地位在2023年连续第七年稳居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之列,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关键力量。中国与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贸易联系,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如同一座桥梁,旨在通过陆路和海洋网络将亚洲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这一宏伟蓝图不仅吸引了全球至少四分之三的国家参与,还成功吸引了32个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根据官方数据,这一规模宏大的项目已为参与国家带来了超过3000个项目,并创造了420,000个就业机会,同时助力约4000万人摆脱了贫困。


纪念日不仅仅是对过往光辉成就和挑战的回顾,更是规划未来蓝图的重要时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当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又在哪些领域有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了推动社会和国家的全面进步,又应当制定哪些指导原则和目标? 鉴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和多样性,发展优先事项繁多,无法一一尽述。因此,我们选择聚焦于一些最为关键和紧迫的领域。


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在新技术领域的领导力。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科学专利和学术出版物的数量上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报告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显著优势:在44个关键技术领域中,中国在37个领域中均占据领先地位,涵盖了从人工智能到关键量子技术等广泛的重要技术领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明数量达到了美国的六倍,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现在关键问题依旧聚焦于中国是否能够在基础研究和开发领域取得领导地位。


中国科学家将在自然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取得哪些突破性的进展?将会有多少优秀的论文发表在知名同行评审的期刊上?中国将产生多少位诺贝尔奖得主?最新的科学发现又将如何与前沿技术相结合? 美国目前在全球基础研究领域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其卓越的科学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自新世纪伊始,美国科学家在化学、医学和物理学等关键科学领域屡获殊荣,共摘得112项诺贝尔奖的桂冠。其中,约40%的获奖者,即45位杰出科学家,是作为移民加入美国的。1901年至2023年间,移民群体在美国获得的诺贝尔奖中占比高达36%,即在319项奖项中,有115项是他们的荣耀,彰显了移民在这些领域对美国科学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


发掘和培育从事科学研究的本土及国际人才对于催生创新与发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人才的涌现始终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美国科学界以其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成为全球优秀人才的汇聚之地。


这种吸引力不仅源自其提供的优厚薪酬和充裕的研究资金,更在于其卓越的科学环境、开放的国际交流平台以及对高度的学术自由。 美国顶尖大学的科学家们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无疑是这一现象的最佳证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科技版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因为它成功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那么,中国为何不能借鉴这一模式,通过为国际人才提供与本土人才合作的平台,来激发独特的发现和创新,从而复制硅谷的成功呢?这应当成为中国在近期战略规划中的一个优先考虑的目标。

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成就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成就不仅极大地惠及了中国人民,也为全球的进步、繁荣与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承认这些成就并不是说中国已经抵达了发展的终点,而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让它们成为人民自豪的源泉,并以此作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向更高层次积极迈进的坚实平台。


原文链接:https://news.cgtn.com/news/2024-09-21/China-confidently-faces-future-amid-collapse-hype-1x4ptLmXOFy/p.html

原标题:China confidently faces future amid 'collapse' hype

翻译:张梦雨 褚天舒



  • 北京校区·海淀校园: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2F
  • 100875
  • brs@bnu.edu.cn
  • 珠海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励教楼
  • 519085
  • brs@bnu.edu.cn
  • 北京校区·昌平校园: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满井路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1号教学楼
  • 102299
  • brs@bnu.edu.cn

码上关注

版权所有 © 2022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