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News
首页» 重点关注
新 闻 | News
重点关注
万喆:新征程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3-01-12
作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二十大报告将共建一带一路主要着力点放在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思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新征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非要将国内大循环独立于全球化之外,而是更加强调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共建一带一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能有效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主席开启元首外交新征程,从东南亚之行,再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东之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元首外交的主题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内在逻辑

  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从国内看,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持续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的权重发生转变,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的比较优势的现代化赶超战略已经不适应发展形势。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促进GDP上涨效能降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面临着世纪疫情所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外部环境日趋纷繁复杂和制造业转移的挑战,内需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国际看,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逆全球化抬头,全球产业链面临重大冲击。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西方各国对产业链、价值链的安全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国政府产经政策与国家安全考量夹杂,对产业链、价值链的布局与管控明显趋紧。很多国家也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考虑,要求已经转移到海外的生产环节重新迁回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因此变得更短、更有弹性,本土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必须在打通国际大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中方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必须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重要平台和重要保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有效促进和提升我国对外互联互通水平,可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条件。


相互促进

  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是中方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并在健康、绿色、数字等领域挖掘新增长点,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发展格局两者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特征。

  第一,都是大国向强国发展的标志。从历史经验来看,在一个国家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形成。目前全球人口和市场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共建一带一路是立足国内国际大局,在新的历史阶段是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要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为沿线国家提供公共产品。

  第二,都是突出体现字。一带一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或者三通,即基础设施硬联通、标准规则软联通、人民心联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循环。通过五通三通,打通国内外的商品、要素市场,优化配置沿线国家的既有资源。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则是畅通,打通各市场要素在循环中的堵点、痛点。这两者都通过一个字,促进我国经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持一定的韧性。

  第三,都是建立在以我为主,掌握主动的基础上。当前,一些国家奉行冷战思维,拉帮结派,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追求零和博弈与你输我赢,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了断供”“断链的不确定性,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倒退。基于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全球化的困境,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样是以我为主,掌握战略主动权的重大决策。

  第四,中国未来国际循环的重点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可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模式,形成更多的面向南方国家,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大循环模式。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市场加大对全球的开放,继续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也正是通过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并在市场层面上形成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关系。从2013年到2021年,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2022年,前11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逆势增长20.4%

未来方向

  2023年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同总结成就、擘画蓝图,让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在新征程上,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从 夯实平台”“广泛合作” “重点区域”“新发力点方面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提高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要素运营配置的能力。

  一是夯实平台,让一带一路双循环发展提供国际大平台。一带一路双循环应互为补充,共同寻找新的增长空间。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构建一带一路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中国形成东西双向、海陆并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新格局,推动内外循环相互促进。

  二是广泛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各个方面、各路资本形成合力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欢迎各国金融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鼓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共同受益的目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继续推动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同时推动双边和多边FTA谈判,以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市场融合和人文交流来构建更加顺畅、自主和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三是重点区域。要抓住重点区域和国家,使共建一带一路更加聚焦中国同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周边率先形成通畅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农产品在贸易、关税等便利化制度安排。继续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立,形成人口超过15亿的巨大区域市场,打造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保持高科技领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相对稳定。

四是聚焦新发力点。深入发展“丝路电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构建数字合作格局。建立稳定的“一带一路”医疗供应链,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发展。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将增就业、减贫、农业为重点的民生工程作为优先发展目标。


原文载于《中国新闻网》2023-1-2

原文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926168.shtml


  • 北京校区·海淀校园: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2F
  • 100875
  • brs@bnu.edu.cn
  • 珠海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励教楼
  • 519085
  • brs@bnu.edu.cn
  • 北京校区·昌平校园: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满井路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1号教学楼
  • 102299
  • brs@bnu.edu.cn

码上关注

版权所有 © 2022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