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News
首页» 重点关注
新 闻 | News
重点关注
[观点]万喆:包容创新,让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4-03-08
作者: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制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正是在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出来的,而且是在任务的第一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彰显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技术创新的紧密关系,以及数字化、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系,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部署更为细致具体。


当前,我们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必须“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国际循环存在干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近年来,全球政经形势变乱交织、地区冲突不断,“逆全球化”思潮盛行,部分发达国家拉“小圈子”、筑“小院高墙”,针对中国搞技术封锁。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均明显放缓,我国TFP增速回落势头加快。因此,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需进一步促进投资和消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但更重视高质量发展,强调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目标进一步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相契合。

因此,未来一方面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促进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特别强调“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与此同时,数字化的创新发展与人工智能的进步,或将对所有产业与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或正处于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技术创新与突破日新月异。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由可以为人类工作生活提供帮助的“弱人工智能”,逐渐变成能够比一般人类“做得更出色 ”的“强人工智能”。其输出的强大性,意味着在人工智能基础上的垂直领域整合与融合将发生深刻变化。正如互联网带来的商业生态和社会生态变化,技术加持下的垂直细分领域已经不再是“1+1”的关系,这是“1*1”,即不同行业未来可能会融为一体,产生新的产业网络与互动。此外,横向来看,跨地区的交流、交易、交互会愈加便利,会有更宽的“新基建高速公路”,娱乐、影视、文化类等服务的需求也会越大,服务贸易的附加值、重要性都会得到提升。


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阶段,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联动性在发生变化,未来企业与产业的商业生态、商业模式等可能都会产生深刻变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整的情况下,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也会相对较大。因此,未雨绸缪,进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提前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技术竞争和经济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巨大市场面临挑战也面临机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让更多新产品、新服务出现,创造能够孵育创新能力的土壤至关重要。在集中力量攻克一些“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同时,也更加需要包容、宽松的创新和营商环境。大量创新都是量到质的蜕变,都是市场反复博弈后无形的手“挑选”出来的。我们如何面对、理解和创造“新质生产力”?监管与创新要能够形成高效的协同发展关系。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整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并带动产生了新生态,一个新的技术突破往往会改变商业模式,甚至改变社会生产方式。过去看上去不相干的产业在新链条中的价值影响,可能需要更新的认识和判断。正如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互联网能够做什么,也难以预知人工智能会走向何方。监管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日新月异的全球创新速度。新一轮价值链重整中,必然会有价值链上元素的重新分布和重新嵌合,因此,新理念对“价值”的认识不能因循守旧或狭隘化,必须要全盘考虑、给出空间、鼓励创新、放眼未来。


作者万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4GsxDKWONDh


  • 北京校区·海淀校园: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2F
  • 100875
  • brs@bnu.edu.cn
  • 珠海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励教楼
  • 519085
  • brs@bnu.edu.cn
  • 北京校区·昌平校园: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满井路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1号教学楼
  • 102299
  • brs@bnu.edu.cn

码上关注

版权所有 © 2022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