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企业高负债达到“不能承受之重”的报道屡见报端。最新一例即是中国忠旺突然爆出经营危机。从资产负债来看,自2018年以来,忠旺的负债总额逐渐增加,2020年已经负债910.3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1.14%。此前,恒大、海航、碧桂园、融创、花样年等企业也相继爆出资金链问题。
面对接踵而至的“大新闻”,很多人都想问的是,这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这究竟是谁的问题?
谈问题,首先很明显,这都是些“债务”问题,简而言之,几乎都是同样的核心问题,负债太高,现在还不起了,于是遭遇所谓流动性困境。这些企业无一例外,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究其根本,也许可以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开启“四万亿”救市模式,上马了一批工程和项目的投资,同时也开启了企业金融化发展之旅。恒大、花样年、融创均于2009年、201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但是,“四万亿”是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企业的行为却继续下去,远远超过当时的愿景及预期。2015年,海航集团初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464位,此后每年跃升100余位,最高至2017年的第170位。2019年,海航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里,以6000多亿元的营收仅次于华为,位列第二。但其在2016年的负债率就已经差不多80%,且陈锋在哈佛大学一场演讲上还振振有词地表示,这是个“优秀”的负债情况。最终,海航被1万多亿元的负债“压垮”。而做过“首富”又身在“龙头”的恒大,今年爆出的负债达到近2万亿元,负债总额比贵州省的GDP总量还要多。
导致“巨债公司”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实际控制人的管理理念出现偏差,过分追求做大规模,冒险激进,以为“只要我手够快,就能盖上所有锅盖”,极力遮掩财务入不敷出的漏洞。这在本质上是对经济金融化的笃信和崇拜,同时也极大暴露一些企业家的现代管理能力远远没有跟上企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企业不断壮大乃至走向世界时,它们需要的是下力气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而非个人意识膨胀,任人唯亲唯忠等。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投资方向需要有一个科学、理性、系统的流程,而非变成一言堂、拍脑袋、画大饼的冒进行为。
此外,一些企业在不断“壮大”规模的同时,它们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仍然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事实上,中国央行已经清楚说明了恒大的情况,其金融负债占比只有总负债的1/3,金融风险外溢性可控。但恒大初始引发强烈舆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据传它的高管在理财产品不能兑付之前的最后时刻“火线”抽身兑现。如果真是如此,这样的套现是合法合规的吗?
这些现象给我们的警示是,企业的浮沉与经济及政策的顺周期、逆周期确实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层需要具备现代管理的能力和信用。同时,还必须注意的是,有效的监管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论是非法套现,还是拍屁股走人,侵犯的都是大众的利益。无视“信用”的概念,随意违约、逃债等,绝不能不受到严厉的惩罚。市场化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就应该让这些非法违规、践踏信用的行为得到严惩,才能大浪淘沙得到真金。
原文刊载于《环球时报》,2021年10月22日,作者万喆,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hqtime.huanqiu.com/share/article/45Glbt1LGyU
码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