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
师 资
Faculty
首页» 师资» 万喆
教师
分享
[观点]万喆:冰雪经济兴起背后,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一种当代生活

2月4日,奥运主火炬继2008年之后,再次在鸟巢燃起,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序幕。至此,北京成为全球唯一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指引下,全球目光聚焦北京冬奥赛场,中国也向世界兑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的诺言。


从2008年到2022年,14年弹指一挥间,北京实现了从夏季奥运到冬季奥运的跨越。在其背后,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跨越,更是凸显新发展阶段自信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深入人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是北京的综合实力,造就了成功的北京冬奥会,而一届成功的冬奥会,也必将带动冰雪经济进入成长快车道,进而助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2年1月25日,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冰场,“2022年西城区全民健身欢乐冰雪季”启动仪式上,志愿者表演舞蹈《一起向未来》。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冰雪运动走热


背后是中国经济跨越式大发展


从全球范围看,冰雪运动受欢迎,除了与自然环境相关外,同时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和足球、篮球、乒乓球这些大众运动相比,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运动,是典型的中产运动。尤其是滑雪,在现代成为了一种有象征意义的、代表着生活方式的娱乐活动。


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的滑雪场数量都在下降。一些冰雪运动发达国家,滑雪场甚至需要通过并购来止损,而冰雪度假小镇的卖房模式,也被视为拯救滑雪场的盈利点。


但在中国,冰雪运动自近10年来急速升温,这背后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经济看,2008年中国GDP为4.59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2%。到2021年,中国经济的体量则达到了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也大幅提升,超过了18%。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均GDP也从2008年的3467美元,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1.26万美元,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消费力量获得了巨大增长。


与此同时,2021年中国正式宣布消除绝对贫困,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发展。这些都为冰雪运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从“双奥之城”北京看,2008年,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北京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到2021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万亿元,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均保持全国第一。北京经济的雄厚实力,为成功举办冬奥会增添了底气。


冰雪运动也是一项体育运动,而冰雪经济则不仅是一个现代产业,更是一种当代生活。从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的6年来,“不出山海关”的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实现全国覆盖、四季运营,冰雪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冰雪经济促进冰雪文化,冰雪文化带动冰雪经济,共同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增添动力。


在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的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游客在雪景中观光留影。对于季节性旅游目的地来说,冰雪游则打破时间局限,唤醒了冬日淡季市场。图/新华社


冰雪经济成长


悄然改变国人传统旅游观念


在过去,凛冽寒风是冬天的代名词,皑皑白雪阻挡着民众出行的步伐,冬季也成为了国内大部分地方的旅游淡季。


但如今,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冷寂的冬季也火了起来。“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白色经济”迅速崛起、市场需求不断燃旺,并悄然改变着传统出游习惯和旅游消费观念。


据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为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


而在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的带动下,2022年春节滑雪更成了旅游热门主题。据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一站式滑雪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其中尤以华北、东北地区用户最为热衷。今年春节前3天的滑雪门票订单与去年相比增长33%,滑雪酒店的订单量同比增长52%,人均花费则上涨了13%。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也让冰雪运动装备消费进入快车道,成为了冰雪经济的增长点。据某电商平台发布的虎年春节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1月31日至2月4日,仅其单一平台上的滑雪类装备销量,就同比增长超180%,冰上运动品类销量同比更是增长超过300%。其中,花样滑冰鞋、速滑冰刀鞋、冰球杆、冰球鞋等成交额同比增幅最为明显。


相应地,冬天旅游淡季的传统旅游观念也正在悄然改变,约上亲朋好友,到周边滑雪场度假已逐渐成为中国新时尚。在《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中,55%参与调查的消费者有意愿进行长距离冰雪旅游,82%的游客有意愿进行短途冰雪休闲旅游。


以冰雪为轴,拉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和服务,冰雪旅游的附加值越发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居民,是最主要的冰雪旅游消费群体。与此同时,年轻群体参与冰雪旅游比例也在逐渐提升,冰雪旅游呈现“年轻化”趋势。


数据显示,在整体冰雪旅游消费人群中,80后、90后占比86%。尤其是,2021—2022冰雪季参与冰雪旅游的00后、90后“Z世代”人群总数占比60%,相较于上一个冰雪季增长了2个百分点。


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南北方冰雪旅游消费也呈现出不同特点。北方省份居民仍是冰雪休闲旅游主要客群,不仅人群基数大,而且消费频率高。但是,南方省份居民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尽管人数相对少、消费频率低,但其客单价高,消费后劲足。


相关平台消费数据显示,相较于此前多是前往北方赏雪、滑雪的“打卡型”消费,如今南方消费者在跨省冰雪游时停留时间更长,就近参与冰雪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复购率更高。而且,人们也更关注相对“小众”的冰球、冰壶运动,对冰雪运动装备、休闲场地的专业度、体验感有了更高要求。


这些趋势性变化,无疑将深度塑造国内冰雪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必然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冰雪经济快速成长。


人们在重庆市一家商场内的冰场体验冰雪运动。随着人们对冰雪的热情高涨,冰雪消费在南方省份也“燃”了起来。图/新华社


冰雪经济火爆


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注入新动力


冰雪运动、旅游消费增长的背后,是整体冰雪产业的日益繁荣。由此,“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拉动的不仅仅是冰雪经济,更是催生了与冰雪经济相关的产业链,“冷资源”不断释放出巨大动能,向“热经济”演变。


通过冰雪正连接众多产业链,包括上游产业链的冰雪场地建设、冰雪场地装备零部件等;中游产业链的主要为冰雪场地运营及管理、冰雪赛事服务、大众冰雪运动及培训、冰雪旅游等;下游产业链为分销及营销渠道,最后到达参与冰雪产业活动的消费者。


而随着“白色经济圈”逐步形成,“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社会总体经济效益逐步凸显。我国冰雪旅游产业也必将迎来爆发期。


据《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则指出,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期望达到万亿元。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将不少于650座,滑雪场数量将达到800座。


应该看到,与欧美传统冰雪运动强国相比,目前我国的冰雪运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以滑雪运动为例,在新增的滑雪游客中,不少人是初学者以及一次性体验者,占比高达77.4%。


这也意味着,国内有着巨大的滑雪培训市场潜力。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滑雪培训机构数量已达到130家,较2020年增长了两倍。2014年到2019年,中国滑雪培训市场规模从42亿元增长至69.1亿元,年均增长10.47%。2015-2021年间,提供冰雪培训业务的公司共发生27笔融资,其中也不乏过亿元融资项目。


伴随着冰雪经济的快速增长,冰雪运动意外险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冰雪运动是一项风险系数较高的运动项目,参与冰雪运动民众总体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超过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冰雪运动保险市场,尤其是意外险发展的一大机遇。


如2020年以来,仅北京地区的4家财产险公司,就一共推出53款冰雪相关保险产品,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208.64亿元。但同时,滑冰、滑雪作为具有危险性的体育运动,相关险种的开发设计仍显不足,有待保险公司不断以创新类产品填补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保障需求。而这也是冰雪运动意外险增长的巨大潜力。


可以说,此次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冰雪经济持续“热起来”的基础。而冰雪经济的火热,不仅是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体现,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


在这个意义上来看,冰雪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刺激国内消费,有力促进南北互联、四季持续的冰雪经济国内大循环,同时也是为新发展格局注入了新动力。


本文发表于新京报专栏,作者万喆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原文链接: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4449236214732.html


  • 北京校区·海淀校园: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2F
  • 100875
  • brs@bnu.edu.cn
  • 珠海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励教楼
  • 519085
  • brs@bnu.edu.cn
  • 北京校区·昌平校园: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满井路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1号教学楼
  • 102299
  • brs@bnu.edu.cn

码上关注

版权所有 © 2022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