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
师 资
Faculty
首页» 师资» 胡必亮
教师
分享
[观点]胡必亮:后疫情时代全球化要转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的冲击很大,对全球化发展影响深远。有人认为疫情后世界将迎来逆全球化发展;有人认为疫情带来的封锁、隔离、社交距离等实际上就是“去全球化”。


笔者以为,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是全球化的消亡。因为全球化是一系列客观规律特别是客观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已形成了很强的路径依赖,是一定要继续发展下去的。后疫情时代应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促进全球化的转型升级发展。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以及人类与之斗争的情况来看,人类在面临病毒的严重威胁时,并没有发挥全球化机制的积极作用,全球合作十分有限,全球联合抗疫行动迟缓而乏力。


很多全球性问题直接涉及人类的共同命运与未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其中一个典型情况,类似的全球性问题决不会只发生这一次。我们需要通过改进全球化机制将整个人类更好地团结起来,促进更加密切和更加深入的全球合作,更好地凝聚所有人类的聪明才智,以战胜各种不可抗拒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保证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各国政府和人民需要进一步团结起来,加强合作,提高全球联合抗疫的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要组织和协调好疫苗和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联合研发与攻关,尽快生产出有效的疫苗和药品,从根本上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过去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往往导致少数国家、少数人对全球自然资源、经济财富、政治权力的更多占有,全球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缺乏话语权。因此推进全球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促进世界上所有人的共同发展。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也要进行改革和完善,进而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分享全球化的红利。


全球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人类的共同发展。因此,提倡全球化转型发展,就是要推进目前的全球化发展模式转型为更加重视和更好促进全球所有人共同发展的新的全球化模式。


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背景不同,推进全球化发展路径不可“一刀切”,更实际的方式是通过多种方案共同推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针对当时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全球化发展出现“逆流”的情况,于2013年倡导与世界各国平等合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发展。经过7年努力,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平台,投资建设了一批重大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发展,加强了国际金融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和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的协调等,为促进全球化转型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并作出了探索实践。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有利于促进全球化转型升级发展的好方案,并在自愿互利、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将各自方案付诸实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取得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好方案,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以及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6/356077.shtm


  • 北京校区·海淀校园: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2F
  • 100875
  • brs@bnu.edu.cn
  • 珠海地址: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励教楼
  • 519085
  • brs@bnu.edu.cn
  • 北京校区·昌平校园: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满井路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1号教学楼
  • 102299
  • brs@bnu.edu.cn

码上关注

版权所有 © 2022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