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086-10-58805458
邮箱:hubiliang@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和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经济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Glob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国际期刊主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学士、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和亚洲理工学院联合理学硕士、德国维藤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艾什中心博士后。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法国兴业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兼北京首席代表、北京道达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
研究领域包括“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农村发展、城镇化、中国宏观经济;出版中英文独著作品12部、合著和主编著作50多本,发表论文100多篇、经济评论文章300多篇;主要代表作有《发展理论与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年)、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Routledge, 2007),Chinese Village, Global Market (Palgrave, 2012)等;获1994年度和2006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等。
现主要从事“一带一路”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主讲课程包括《“一带一路”概论》、《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等。两次参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两次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分论坛。
1、重新界定新兴市场并甄选出新兴市场 30 国
(1)将“新兴市场”从资本投资的概念扩展到了经济发展的概念;(2)基于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从规模总量、制度环境、经济增长、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五个维度的 10个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全面地衡量和测度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3)从世界 183个有系统资料的国家中甄选出了 30 个新兴市场国家;(4)基于过去 20 年的发展经验,总结了新兴市场 30 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5)分析了新兴市场 30 国的未来发展趋势。该项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与唐幸、殷琳、刘倩合著)2018 年第 10 期上发表。
2、全球化转型
针对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世界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如英国选择了脱欧、美国特朗普政府选择了“退群”等。作者提出了“全球化转型”新概念并结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初步论述了全球化转型及其发展前景。详见《光明日报》2017 年 5 月13 日《光明日报》第 8 版(光明讲坛)整版文章:“‘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化转型”;参见“推动构建更加美好的全球化世界”,载栾建章主编:《百年大变局遇上百年大流疫》第 23-31 页,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 年 9 月第 1 版;也可参见英文论文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ization,KWARTALNIK NAUK O PRZEDSIEBIORSTWIE (Poland), nr 1 (46):30-37·styczen·marzec 2018·rok XII.
3、“六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的本质并不仅仅只是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里来,而是要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促进城镇化过程中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做到资源有效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环境友好保护、社会公平和谐、空间结构合理、智慧城市创建等方面,加上人口转移,促进多维的城镇化发展,这样的城镇化发展,就是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就是新型城镇化道路。详见《光明日报-理论版》2013 年 6 月 28 日文章“论‘六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4、利用非正式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公共产品提供
长期以来,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研究正式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对于非正式制度对于经济绩效的影响则重视不够。通过对农村发展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的传统、习俗、地方规则、家族制度、关系网络等对促进中国农村的家族企业、乡镇企业、集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促进地方的公共产品提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地方治理,在中国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详见由英国路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于 2007 年 7 月在伦敦和纽约同时出版的胡必亮教授的学术专著 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和由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公司(Palgrave Macmillan)于 2012 年 10 月在纽约出版的由胡必亮教授和哈佛大学 Tony Saich 教授联合撰写的 Chinese Village, Global Market 两本英文著作。
5、利用传统村庄信任机制,促进中国民间金融发展
将中国地域文化传统与信贷行为相结合,提出了信贷、信息与信任边界相一致情况下的中国民间融资与村庄社区发展模式。基于这样的理论分析,胡必亮教授提出了有条件放开民间金融市场以及改善金融监管的问题。详见《经济研究》2004 年第 4 期发表的论文“村庄信任与标会”和基于此而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于 2006 年 12 月给中央有关决策部门所写的政策建议“关于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 以及由路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于 2007 年 7 月在伦敦和纽约同时出版的英文专著 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一书中的相关分析。2012 年 3 月 2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
6、以都市区形式主导和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
中国应走以都市区驱动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详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 2000 年 5 月 25 日印发的胡必亮教授的政策建议报告“关于城市化与小城镇的几个问题”和《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0 年 12 月 29 日发表的“‘十五’期间我国‘三农’‘一化’问题的战略思考”以及由重庆人民出版社于 2008 年 4 月出版的《城镇化与新农村》一书。2014 年 3 月 16 日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 2020)》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地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 。
7、关系共同体
将关系网络与共同体两个理论概念通过嫁接后形成了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国际学术价值的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 Carsten Herrmann-Pillath(何梦笔)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进展,至少在被西方文献所称之为‘关系’的研究领域是如此”(《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5 年第 4 卷,第 20 页)。通过这个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与农村发展进行了深入地实证分析。详见《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 年秋季卷第 16 期上发表的文章“‘关系’规则与资源配置” 和由人民出版社于 2005 年 1月出版的《关系共同体》一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于 2005 年 6 月出版的第 4 卷上以《关系共同体》为题所做的主题研讨部分的内容) 。同时参见由路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于 2007 年 7 月在伦敦和纽约同时出版的英文专著 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一书中的相关内容 。
8、在“三元经济结构”框架下探索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问题
在二元城乡结构的制度环境中,由于制度的制约,城乡间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可以通过构建“三元经济结构”,一方面可以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创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经济发展道路,以完成中国转型期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中的双重历史使命。详见《农村经济与社会》(双月刊)1992 年第 2 期的文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转移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和《经济研究》1994 年第 4 期的文章“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
9、选择合适的城乡联系模式,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系统地分析城乡联系理论与各国不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比较系统的思想。详见《经济学家》1993 年第 4 期的文章“城乡联系理论与中国的城乡联系”,同时参见《中国农村经济》1993 年第 8 期的文章“城乡联系:理论阐释与模式选择”。
10、灰色区域
胡必亮教授是我国较早引入 McGee 的城乡混合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灰色区域”理论的学者之一。详见《经济研究》1993 年第 6 期文章“灰色区域理论概述”,并参见《世界经济》1994 年第 2 期文章“‘灰色区域’及其在亚洲的出现与发展”和《中华工商时报》1994 年 9 月 27 日发表的文章“灰色区域理论”以及《中华工商时报》1994 年 11 月 8日发表的文章“‘灰色区域理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
11、全面放开小城镇户籍
小城镇户籍:全面放开;中等城市户籍:部分放开;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户籍:控死一头,放活一头;建议在大城市试办农民开发区。详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89 年 4月 25 日送给中央相关决策部门的政策建议报告“关于解决农民进城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3 年 6 月 26 日,国家发改委在《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 。
12、双轨城市化道路
城乡隔绝制度形成二元城镇体系通过双轨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详见《天府论坛》(与潘大建、叶克林、周汝昌、思其合著)1987 年第 6 期的文章“论我国二元城镇体系” 和《管理世界》(双月刊)1990 年第 4 期的文章“我国乡镇发展研究”以及《中国人口科学》2000 年第 6 期的文章“实施积极的国家城市发展战略促进中国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13、转换中国城市发展机制:从政府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发展市场经济,通过城市发展要素的市场化实行城市发展从非均衡机制到均衡机制的转换。详见《经济研究资料》1989 年第 23 期的文章“中国城市机制及其转换”。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应该包括市场要在城镇化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4 年 3 月 16 日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地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
14、地多人少地区应多“统”少“分”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家庭承包制曾有一段时间走偏了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统”少“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规模经营。详见《红旗内部文稿》1987 年 2 月 10 日第 3 期的文章“黑河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参见《农业经济丛刊》(双月刊)1986 年第 6 期的文章“失误与困境 潜力与希望” 。
15、农商结合
做好大城市蔬菜供应工作,要改革传统的农业和商业分割的体制机制,减少环节,实现农商结合,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详见《湖北日报》1984 年 6 月 28 日的文章“农商结合是解决武汉蔬菜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参见《中国农村经济》1985 年第 2 期的文章“武汉市蔬菜产购销体制改革浅议”。2012 年,全国性的“农超对接”方式得以普遍实施。
1996 胡必亮:《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年2 月。
1998 胡必亮:《发展理论与中国》,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 9 月。
1998 胡必亮:《中国经济问题评析》,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2000 胡必亮:《走向复苏之路》,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 3 月。
2003 胡必亮:《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年 8 月。
2005 胡必亮:《关系共同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 月。
2007 Biliang Hu, 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June 2007.
2007 Biliang Hu, A Village Economy in Central Thailand: Testing Chayanov’s Model,Bangkok: Thai Watana Panich PressCo., Ltd., August 2007.
2008 胡必亮:《城镇化与新农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8 年 4月。
2010 胡必亮:《工业化与新农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 年 4月。
2012 胡必亮:《雁田新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2 月。
2023 胡必亮:《“一带一路”:统筹发展和安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6 月。
1996 胡必亮、胡顺延:《中国乡村的企业组织与社区发展》,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年 3 月。
1996 胡必亮、郑红亮:《中国的乡镇企业与乡村发展》,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年 5 月。
2006 胡必亮、刘强、李晖:《农村金融与村庄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年11 月。
2012 Tony Saich and Biliang Hu,Chinese Village, Global Market:New Collectives and Rural Development,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October 2012(日本东京鹿岛出版会 2015 年 8 月 20 日出版该书日文版).
2015 胡必亮、郭存海、姬娜等:《中拉经济合作新框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年 10 月。
2016 胡必亮、武岩、范莎:《全球化与新农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6 年 10 月。
2017 胡必亮、周敏丹:《集体化与新农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7 年 2 月。
2018 胡必亮、潘庆中、吴舒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发展水平测算、排序与评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 年 4 月。
2018 胡必亮、潘庆中、刘清杰、刘倩等编:《表述“一带一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 年 4 月。
2018 胡必亮、聂莹、刘倩、刘清杰等编:《综述“一带一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 年 6 月。
2019 胡必亮、芮亚楠、冯芃栋:《公司化与新农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9 年 10 月。
2022 胡必亮、潘庆中、孙开斯、张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 年 1 月 。
2022 胡必亮、张怡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思想到行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 11 月。
2022 刘诗琪、胡必亮:《“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 11 月。
2022 刘清杰、胡必亮:《“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 12 月。
2023 胡必亮、潘庆中、马勇、万喆等:《金砖力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1 月。
2023 胡必亮、刘清杰、吴舒钰、刘倩等:《新兴市场 30 国综合发展水平测算、排序与评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 年 1 月。
2023 陈志华、胡必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2 月。
2023 周敏丹、鄢姣、胡必亮等:《“一带一路”与全球减贫》,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3 月。
2024 胡必亮、郑艳婷、刘清杰、孙祥栋等:《中国新型城镇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 年 1 月。
1996 陈吉元、胡必亮主编:《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年 2 月。
1997 Biliang Hu (Coordinator), Clear Water, Blue Skies: China’s Environment in the New Century,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September 1997.
1997 Biliang Hu (Coordinator), At China’s Table: Food Security Option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September 1997 .
2000 何安耐、胡必亮主编:《农村金融与发展:综合分析案例调查与培训手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第 1 版。
2002 张晓山、胡必亮主编:《小城镇与区域一体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 5月。
2010 胡必亮、赵建廷主编:《林毅夫自选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年 9月。
2011 胡必亮、赵建廷主编:《樊纲自选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 年 1月。
2011 胡必亮、赵建廷主编:《黄有光自选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 年 1月。
2012 Xiaoxi Li and Biliang Hu (Eds.), China's New De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January 2012.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任常青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陈方著:《小额贷款公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刘洁、刘永平著:《农村信用社及其小额信贷业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俞晓帆,王宇捷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其小额信贷业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陈方著:《中国农业银行及其“三农事业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李晖著:《中国贫困村互助资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冯兴元 , 李莉莉 , 何广文著:《钱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杨菲、李卓著:《国外小额信贷机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托尼·赛奇主编,孙祥栋著:《小额保险: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10 月。
2012 胡必亮、刘复兴主编:《京师发展讲演录》,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2 年12 月。
2012 李晓西、胡必亮主编:《中国: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 12 月。
2013 胡必亮、赵建廷主编:《张军自选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3 年 1月。
2013 胡必亮、赵建廷主编:《蔡昉自选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3 年 6月。
2014 胡必亮主编,哈瑞尔达·考利、克劳迪奥·洛瑟、阿尼尔·索德等著:《2040 年的拉丁美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年 4 月。2015 Hu Biliang, Guo Cunhai and Gina Caballera (editors), E1 nuevo marco de cooperacion economica sino-lantinoamericana, EDICIONES EN LENGUAS EXTRANJERAS(北京:中国外文出版社),2015 年 1 月第 1 版。
2015 胡必亮主编,西奥多·阿勒斯、加藤宏、哈瑞尔达·考利、卡里索托·马达沃、阿尼尔·索德等著:《2050 年的非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年 9月 。
2015 胡必亮主编,哈瑞尔达·考利、阿肖克·夏尔马、阿尼尔·索德等著:《2050 年的亚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年 9 月。
2015 胡必亮主编,杰克·布尔曼、安德烈·艾卡德等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年 9 月。
2015 胡必亮主编,克莱门特·鲁伊斯·杜兰著:《21 世纪资本主义的危机与重构》,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年 10 月。
2015 Biliang Hu at al (editors): Explorations in Development,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 年 10 月。
2016 胡必亮、赵建廷主编:《万广华自选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6 年 6月。
2017 胡必亮主编,亚历杭德罗·托莱多著:《共享型社会——拉丁美洲的发展前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7 年 1 月。
2018 胡必亮主编:《中国与新兴市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 年 4月。
2018 胡必亮主编,拉加特·纳格、约翰内斯·F·林、哈瑞尔达·考利等编著:《2050 年的中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 年 5 月。
2019 王守军、胡必亮主编:《教育助力“一带一路”——北师大成立一带一路学院》,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9 年 9 月。
2020 胡必亮主编,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著:《中国能否拯救世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 年 1 月。
2020 托济克、胡必亮主编:《“一带一路”框架下白中合作机遇》(俄语),2020 年12 月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出版。
2021 胡必亮、赵建廷主编:《李周自选集》,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21 年 1 月。
2022 王守军、胡必亮主编,万喆著:《“一带一路”与新发展格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 11 月。
2023 王守军、胡必亮主编,陈志华、刘诗琪、张梦雨等著:《绿色“一带一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3 月。
2023 王守军、胡必亮主编,张坤领著:《“一带一路”与工业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3 月。
2023 王守军、胡必亮主编,刘倩、王莹莹、廖舟、刘诗琪著:《数字“一带一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4 月。
2023 王守军、胡必亮主编,范莎、王晖著:《“一带一路”贸易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3 月。
2023 王守军、胡必亮主编,吴舒钰、聂晶、潘庆中著:《“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年 3 月。
主流媒体共建“一带一路”传播的内容构建与形式表达——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节目为例(与张怡玲合著),《电视研究》2023 年第 12 期,第 11-15 页。
“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对江苏、浙江、广东的调查,《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 年第10 期,第 1417-1431 页。
“一带一路”究竟做对了什么?《今日中国》 2023 年 9 月 28 日。(另外还有多语种发表此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与李向阳、徐秀军合著),《国际经济评论》2023 年第 5 期,第 9-26 页。
“一带一路”投资国别风险测算、评估与防范(与刘清杰合著),《学习与探索》2023 年第1 期,第 87-109 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笔谈(与张晓晶、王瑶琪合著),《经济学动态》2022 年第10 期,第 3-18 页。
投资风险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赵赛合著),《统计与决策》2022 年第 9期,第 153-158 页。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测算与评估(与张坤领合著),《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 3 期,第 91-106 页。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经济导刊》2021 年第 8 期,第 63-67 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制度质量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关系(与张坤领合著),《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6 期,第 48-61 页。
新兴市场 30 国:综合发展水平测算与评估(与刘清杰合著),《中国人口科学》(双月刊)2021 年第 4 期,第 2-17 页。
“一带一路”:走向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 年第 3 期,第 52-57 页。
后疫情时代的城镇化发展,《经济导刊》2021 年第 1 期,第 62-64 页。
中白工业园区建设(与张璐、田男合著),托济克、胡必亮主编:《“一带一路”框架下白中合作机遇》(俄语)257-285 页,2020 年 12 月于明斯克出版。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 行稳致远,《中国外汇》2020 年 10 月 15 日,第 34 页。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系统论述,《学习与探索》2020 年第 10 期,第 102-119 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 ———以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合作为例(与冯芃栋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20 年第 5期,第 128—146 页。
推动构建更加美好的全球化世界,载栾建章主编:《百年大变局遇上百年大流疫》第 23-31 页,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 年 9 月第 1 版。
A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Excess Capacity Through the Enterprise Overinvestment in China(co-authored with Zhiyi Liu and Sha Fan), Glob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May 2020:1-21.
共建“一带一路”:进展与前瞻,《中国外汇》2020 年 2 月 15 日,第 28-29 页。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与李昊泽合著),《国外社会科学》2019 年第 6 期(双月刊),第 4-12 页。
Farm Size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Output and Profit(co-authored with Jiao Yan),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9-11-01.
以市场力量促进乡村振兴——湖北省汉川市沉湖镇福星村创新治理模式调查(与芮亚楠、张坤领合著),《社会治理》 2019 年第 8 期,第 24-34 页。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ive Years on Implementation and Reflection, Glob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cs, Volume 11, Issue 1-2 (January-May 2019), pp1-10.
A Study on the Two-way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 (co-authored with Qingjie Liu), Glob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cs, 98–118, Volume 11, Issue 1-2 (January-May) 2019.
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经验及其世界意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 年第 8 期(2019-04-29),第 54-59 页。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现状、评估与改进(与吴舒钰合著),《中国外汇》2019 年 5 月15 日,第 32-35 页。
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持续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社会治理》2019 年第 5 期,第 18-21 页。
The Impact of the US Interest Rate Hike o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o-authored with Shuyu Wu and Qingzhong Pan),China & World Economy, 126–142, Vol. 27, No. 3, 2019.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Coungries: Measurement, Ranking, and Assessement (co-thored with Qingzhong Pan and Shuyu Wu). In Wenxian Zhang, Ilan Alon, Christoph Lattemann (editors),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anging the Rules of Globalizat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8: 201-225.
New urbanisation in China: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Empirical analysis of 289 prefecture and higher-level cities(co-authored with Kunling Zhang),in Ross Garnaut, Ligang Song and Cai Fang (editors):China’s 40 Year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1978-2018, Chapter 23: 455-486. Canberra: ANU Press, 2018.
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测度与发展前景(与唐幸、殷琳、刘倩合著),《中国社会科学》(月刊),2018 年第 10 期(总第 274 期,10 月 25 日出版),第 59-85 页。
“一带一路”建设与新时代区域发展前景,《南海学刊》(季刊), 2018 年第 4 卷 第 3期 总第 15 期,(2018 年 9 月 28 日出版),第 17-23 页。
科勒德克对全球化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与鄢姣、刘清杰合著),《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 6 期,第 141-151 页。
强化“5+1”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宋立刚、郜若素、蔡昉、江诗伦主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 2 卷):人力资本、创新与技术变迁》,第 392-412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ANU Press 联合出版,2018 年 4 月第 1 版。
降雨量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与鄢姣合著),《区域经济评论》,2018 年第 2 期,第 81-90 页。
Food Security in Africa: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o-authored with Yue Ma). In Funeka Yazini April, Garth Shelton, Chris Alden and Biliang Hu (editors),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apter 9: 156-177. Pretoria: AISA, 2018-04-01.
Towards FOCAC 2018: Strengthening the FOCAC Agenda 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authored with Yazini April, Garth Shelton). In Funeka Yazini April, Garth Shelton, Chris Alden and Biliang Hu (editors),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apter 1: 1-13. Pretoria: AISA, 2018-04-01.
A New FOCAC Agenda fo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oauthored with Garth Shelton, Yazini April and Chris Alden). In Funeka Yazini April, Garth Shelton, Chris Alden and Biliang Hu (editors),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apter 18: 326-339. Pretoria: AISA, 2018-04-01.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ization,KWARTALNIK NAUK O PRZEDSIEBIORSTWIE (Poland), nr 1 (46):30-37·styczen·marzec 2018·rok XII.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hy, What and How, 《外交》(Foreign Affairs)英文季刊,2018 年第 1 期。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发展观察》2018 年第 3-4 期合刊,第 57-59页。
“一带一路”:倡议 实施 前景,《中国人口科学》(双月刊),2018 年第 1 期(2 月1 日出版),第 2-18 页。
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新华文摘》(半月刊)2018 年第 2 期(总第 638 期,2018年 1 月 20 日出版),第 28-31 页。
“一带一路”与全球化转型(与刘清杰、孙艳艳、王琛、孙苾蕙合著),《经济研究参考》2017 年第 55 期(2017-10-01),第 1-60 页。
非洲粮食安全与中非农业合作商机研究(与马悦合著),《中州学刊》2017 年第 9 期,第 47-53 页。
“一带一路”与全球化转型,《社会治理》2017 年第 7 期,第 13-20 页, 2017 年 9 月15 日出版。
社会资本对收入水平及差异的影响是扩大还是减少——来自 12 省份城市居民的样本(与刘倩、孙开斯合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 年第 7 期,第 5-16 页。
Promot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y Strengthening ‘5+1’(co-authored with Qingjie Liu and Jiao Yan), in Ligang Song et al (editors):China’s New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I), ANU Press:94-114.2017-07-01.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户收入:一个中国村庄的视角(与刘倩合著),《财经问题研究》2017 年第 6 期,第 114-123 页。
评估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对五个试点城市的实证研究(与罗佳、陈春来、李秉勤合著),宋立刚、郜若素、蔡昉、江诗伦主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一卷):改革、资源能源与气候变化》,第 285-305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ANU Press 联合出版,2017 年 6 月第 1 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发展水平测算、排序与评估(总报告)(与潘庆中合著),《经济研究参考》,2017 年第 15 期(2017 年 3 月 11 出版),第 4-15 页。
Cooperation and Authoritarian Valu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China (co-authored with Vollan, B., Landmann, A., Zhou, Y. and Herrmann-Pillath, C.),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93:90-105, 2017-03-01.
Evaluating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Study of five national pilot cities(co-authored with Jia Luo,Chunlai Chen and Bingqin Li), in Ligang Song (editor): China’s New Sources of Growth vol. 1, ANU Press, 2016:315-336.
Govern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New Urbanization Plan in China (co-authored with Bingqin Li and Chunlai Chen),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2016-06-14,pp1-20.
Knowledge work on excess capacit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authored with Jian Zhuang),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5.
全球经济格局新变化与中国应对新策略(与周晔馨、范莎合著),《经济学动态》, 2015年第 3 期,第 135-147 页。
New urbanisation under globalisation and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in China (co-authered with Chunlai Chen),Asia & the pacific policy studies,ANU,2015-01-01.
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完善(与潘庆中合著),《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双月刊),2014 年第 6 期,第 89-93 页(《新华文摘》,2015-03-01 转发)。
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民工收入差距(与武岩合著),《中国人口科学》(双月刊),2014年第 6 期,第 50-61 页。
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分析——基于 1978-2011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与陈仕雄合著),《区域经济评论》(双月刊),2014 年第 6 期,第 60-66 页。
El nuevo modelo de urbanización de China: propuesta gubernamental,problemas potenciales y recomendaciones de políticas,in Alicia Bárcena and Wu Baiyi(editors): Urbanización y políticas de vivienda en China y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Perspectivasy estudios de caso, December 2014.
惩罚、社会资本与条件合作——基于传统实验和人为田野实验的对比研究(与周晔馨、涂勤合著),《经济研究》, 2014 年第 10 期,第 125-138 页。
“太平洋和拉美的世纪”——中拉经贸合作的现实挑战与发展机遇(与张勇合著),《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 年第 17 期,第 6-16 页。
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研究创新,《学术界》, 2014 年第 7 期,第 11-15页。
东盟国家的战略两难与中国之对策(与葛成合著),《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年第 7 期,第 48-57 页。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农民收入问题(与周敏丹合著),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组编:《转型与创新:求索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第 95-107 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11 月出版。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与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等教育》,2013 年 Z3 期,第6-9 页。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肖义欢、唐伟合著),李晓西、胡必亮等著:《中国: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第 125-161 页。人民出版社,2012 年 12 月第 1 版。
Developing Social Citizenship? 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in Yantian Village of Guangdong Province (co-authored with Tony Saich), China & World Economy,Volune 20, Number 3, May-June 2012, pp69-87.
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与蔡宁、徐利刚合著),《经济研究参考》,2012 年第 13 期(2012 年 3 月),第 35-53 页。
把握城镇化实质 推进我国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中国发展观察》, 2010 年第 1 期,第 15-17 页。
Chinese Village, Global Market (Co-authored with Tony Saich),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65, No.2: 6-8,2009.
发展的真谛——一项关于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发展的研究,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组编:《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 218-223 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 月第 1 版。
People’s Mobility and Guanxi Network: A Case Study,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ume 16, No. 5, Sep.-Oct. 2008:103-117.
科学发展观推动中部崛起(执笔),冷溶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 537-552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 3 月第 1 版。
新农村建设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农村发展,张晓山等主编:《全球化与新农村建设》,第25-35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 5 月第 1 版。
城镇化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世界》, 2007 年第 3 期。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公共政策研究(与何德旭、杨志刚、王朝阳、张勇、刘强、刘平青合著),《经济研究参考》,2007 第 14 期,第 1-63 页。
“关系”与农村人口流动,《农业经济问题》,2004 年第 11 期,第 36-42 页。
村庄信任与标会,《经济研究》,2004 年第 10 期,第 115-125 页。
“以厂带村”与农村发展,《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 2004 年第 5 期,第 2-16 页。
Active Informal Finance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s in a Chinese Village, in OECD, Rural Finance and Credit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Paris:OECD, 2004:237-255.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邹东涛主编:《经济中国之发展问题》,第 39-58 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年 9 月第 1 版。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03 年第 8 期,第 4-11 页。
小城镇与区域一体化,张晓山、胡必亮主编:《小城镇与区域一体化》综合分析报告,第 1-24 页,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年 5 月第 1 版。
实施积极的国家城市发展战略 促进中国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 6 期,第 11-17 页。
城乡协调发展论(与方军合著),韩俊、刘振伟主编:《邓小平农业思想论》,第十一章,第 398-433 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第 1 版。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王洛林主编:《跨入新世纪的宏观蓝图:“十五”计划建议学习读本》第七讲,第 148-159 页,学习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第 1 版。
关于城市化与小城镇的几个问题,《唯实》, 2000 年第 1 期,第 10-14 页。
中国城市化应该走什么样的路,《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1999 年第 18 期(总第20 期),第 19-25 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陈吉元合著),汪熙、段志煌主编:《市场经济与中国农业:问题与前景》,第 168-195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1 月第 1版。
“关系”规则与资源配置——对湖北、山西、陕西、广东、浙江五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典型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 年 8 月(秋季卷),第 15-26 页。
县级综合改革与几个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城市发展研究》,1996 年第 4 期(1996-07-23)。
婚姻制度与社会变迁——对陕西省商州市杨峪河乡王墹村村民婚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社会学研究》,1995 年第 6 期,第 96-101 页。
人情关系与乡镇企业经营,《调研世界》1995 年第 6 期。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下)(与陈吉元合著),《经济纵横》,1995年第 12 期。
农村人口流动与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上)(与陈吉元合著),《经济纵横》,1995年第 11 期。
城乡关系·区域发展·小城镇,《改革与试验》(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主办),1995年第 11 期,第 47-61 页。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1995 年第 7 期,第 44-48 页。
泰国市场经济中的农民经济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编:《国外市场经济运行考察与研究》,第 252-261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 9 月第 1 版。
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陈吉元合著),《经济研究》,1994 年第 4 期,第 14-22 页。
德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与陈吉元合著),《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 年第 3 期,第 76-80 页。
“灰色区域”及其在亚洲的出现与发展,《世界经济》,1994 年第 2 期,第 36-39 页。
“灰色区域”理论对国家宏观政策之影响,《中华工商时报》1994 年 11 月 8 日。
中国的乡镇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发现,《发现》,1994 年第 1 期(1994-02-15),第 8-14 页。
泰国现代农民经济的主要特征——对泰国板村 43 个农户的调查分析,《农村经济与社会》,1993 年第 6 期,第 33-43 页。
浅谈传统小农经济的改造与制度变迁——泰国经验及其启示,《调研世界》,1993 年第 5 期,第 70-73 页。
四川宁南县社会经济考察(与沈明高、王华、龚繁荣、李小平、王卫中合作),刘文璞主编:《走出贫困:川藏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第 88-145 页,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年10 月第 1 版。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选择,陈吉元主编:《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一书,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9 月第 1 版。
城乡联系:理论阐释与模式选择(与马昂主合作),《中国农村经济》,1993 年第 8 期,第 51-55 页。
城乡联系理论与中国的城乡联系(与马昂主合作),《经济学家》,1993 年第 4 期,第 98-109 页。
灰色区域理论概述,《经济研究》, 1993 年第 6 期,第 72-80 页。
乡镇企业股份化:方向盘握好了吗?《现代企业导刊》,1993 年第 6 期。
Emergence of Rural Industrial Township Enterprises in China(co-authored with Ebel W.),Bangkok: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IT), March 1993.
资源流动的经济逻辑(与纳罗·阿明合作),《经济学动态》,1992 年第 05 期,第 71-76 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转移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农村经济与社会》,1992 年第 2 期,第 49-58 页。
海峡两岸农业经济座谈会综述,《经济学动态》,1992 年第 3 期,第 14-17 页。
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引导,张秉忱、陈吉元、周一星主编:《中国城市化道路宏观研究》,第 202-246 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 版。
运用经济杠杆调整产业结构,王贵宸、庾德昌等著:《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论》第十七章,第 289-323 页,人民出版社,1991 年 5 月第 1 版。
我国乡镇发展研究(执笔),《管理世界》(双月刊),1990 年第 4 期,第 146-154页。
关于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的对策(与陈吉元合著),《改革与理论》,1990 年第 3 期,第 33-35 页。
中国城市机制及其转换,《经济研究资料》(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主办),1989 年第 23期,第 1-8 页。
乡镇发展:独特的历史难题与严峻的现实抉择(执笔),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编:《生存·改革·发展——中国农村中长期发展研究》(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委托研究成果 1988),第 186-239 页,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年 12 月北京第 1 版。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分层转移与综合开发(与陈吉元合著),《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9 年第 123 期(1989-08-08),第 12-26 页。
中国农村城镇发展三种类型的案例分析(与陈吉元合著),《农村经济情况》,1988 年第 11 期,第 12-18 页。
乡镇建设(与石孝义合著),王贵宸主编:《中国农村经济学》第二十一章,第 361-38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10 月出版。
我国农村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相关比例变化趋势研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研究报告》,第 54-59 页,1988 年 3 月。
山区小集镇发展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四川省宁南县、云南省漾濞县集镇发展调查报告,《农村经济情况》,1987 年第 7 期,第 1-14 页。
论我国二元城镇体系(与潘大建、叶克林、周汝昌、思其合著),《天府新论》,1987年第 6 期,第 8-11 页。
黑河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黄西谊合著),《红旗内部文稿》,1987 年第 3 期(1987-02-10),第 19-21 页。
催化与裂化: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农村经济情况》,1987 年第 1 期,第 28-35 页。
失误与困境 潜力与希望——黑龙江黑河地区农村见闻(与黄西谊合著),《农业经济丛刊》,1986 年第 6 期,第 27-33 页。
有关农村集镇建设的几个问题(与夏德芳、张厚义合著),《农村经济情况》,1986 年第 7 期,第 1-12 页。
他们是如何处理“两个关系”的——安阳市第一橡胶厂分配制度改革调查,《安阳经济研究》,1986 年第 3 期,第 7-11 页。
县级综合改革的内容、经验、问题及建议——湖北省石首县调查,《农村经济情况》(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主办),1986 年第 2 期,第 37-43 页。
有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些情况,《经济工作者学习参考资料》,1985 年第 30 期,第 5-21 页。
湖北省钟祥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查报告(与庾德昌合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产业结构课题组编:《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研究》(二册),第 444-472 页,1985 年12 月。
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产业结构课题组编:《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研究》(二册),第 508-525 页,1985 年 12 月。
如何提高乡镇企业素质——湖北省汉川县新农药用玻璃厂调查,《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第 9 期。
我国农村饮食服务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农业经济丛刊》(双月刊),1985年第 4 期,第 33-37 页。
有关县级综合改革的几个问题,《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5 年第 5 期,第 6-10 页。
武汉市蔬菜产购销体制改革浅议,《中国农村经济》,1985 年第 2 期,第 18-21 页。
武汉市蔬菜产购销体制调查,《湖北社联通讯》,1984 年 8 月。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 年 11 月9 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薛力专访)
文化交流架桥梁 《美美与共》暖人心,《光明网》2023 年 11 月 8 日。
“一带一路”促进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形成新模式——在叶澄海全球战略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人大国关继续教育》,2023 年 11 月 4 日。
“一带一路” 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2023 年 10月特别刊。(《一带一路报道》记者专访)。
“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挑战与建议,《中国财经报》理论版,2023 年 10月 24 日。
两个层面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参考报》2023 年 10 月 20日。
深入实地调查研究 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一带一路”发展学——全球共同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一书第 63-69 页,新华社研究院,2023 年 10月 17-18 日发布。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国网》 2023 年 10 月18 日。(记者刘佳专访)
造福全球的中国倡议,《解放军报》2023 年 10 月 17 日。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什么特别重要,《新华网》(“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2023 年 10 月 16 日。
共建“一带一路”:对接发展需求,共享机遇成果。《光明日报》2023 年 10 月 15 日。(记者曹元龙专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 年 10 月 11 日,第 4 版《观察》栏目(整版)。(记者柴雅欣专访)。
“一带一路”和各省有什么关系?实地调研后我有三点感受,《观察者网》2023 年 10月 5 日。
行稳致远的中埃塞经贸合作(与宋金禹合著),《丝路瞭望》2023 年第 7-8 期。
新征程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更上层楼,《光明日报》2022 年 12 月 25 日。
【二十大·二十问】如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人民论坛网》2022 年11 月 4 日。
【二十大·二十问】“一带一路”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论坛网》2022年 11 月 3 日。
【二十大·二十问】为什么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人民论坛网》2022年 11 月 2 日。
专访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伟大成就,《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 年 10 月 11 日。
经济学研究中的“有”与“无”——读林毅夫教授《解惑集》和《园丁集》有感,《中国经济新闻网》2022 年 10 月 11 日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人民网-国际频道》2022 年 09 月 21 日 14:32BRI promotes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Daily .com.cn (中国日报网), 2022-09-16 15:49秉承金砖精神,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与白波合作),《北京日报》2022 年 6 月 25日第 4 版。
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迈出新步伐(国际观察),《人民网-国际频道》2022 年 6 月 25日。
推动构建金砖合作高质量伙伴关系(国际观察),《人民网-国际频道》2022 年 6 月 24日。
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国际观察),《人民网-国际频道》2022 年 6 月 24 日。
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金砖力量(与崔译戈合作),《人民网-国际频道》2022 年 6 月 23日。
中医药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独特支撑,《瞭望》(周刊)2022 年第 25 期(2022-06-20 14:34:44 )。
打造不同雪花漫天共舞的世界美景(与鲍里斯·塔迪奇、肖连兵合作),《光明日报》2022 年 6 月 1 日第 12 版(专刊: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
“一带一路”,带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光明日报》2022 年 04 月 13 日第 07 版。
以共建“一带一路” 促高质量共同发展,《光明日报》2022 年 04 月 04 日第 04 版。
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与张怡玲合著),《丝路瞭望》2022 年第 2-3 合期第 58-61 页。
全球性挑战需要人类作出全球性正确决策(与卓奥马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肖连兵合作),《光明日报》2022 年 1 月 22 日第 8 版(专刊: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
“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内涵与意义,《广州日报》2021 年 12 月 27 日第 17 版。
减贫之路:“一带一路”的繁荣之路(与张怡玲合著),《丝路瞭望》2021 年第 12 期第 12-15 页。
The New Vision for Belt and Road, China Today, 2021-11-27.
"والطريق الحزام"لـ الجودة العالي المشترك البناء تعزيزمواصلة,《今日中国》阿文版,2021-11-25.
Addressing Common Concerns Through Cooperation, Beijing Review(北京周报)2021 年 11 月 25 日,第 47 期(No.47 November 25, 2021).
Stimuler encore le developpement de haute qualitede la construction conjointe de 《la Ceinture et la Route》, LA CHINE AU PRESENT, 2021-11-24.
以共建“一带一路”促新疆高质量发展,《中国网》(【智库研究】)2021 年 11 月 23日。
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2021 年 11 月 21 日第 8 版。
“一带一路”八周年:加强互联互通 实现合作共赢,《光明日报》2021 年 10 月 22 日第 12 版。
做好“四个改善” 推进“四个转型”,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编:《2020 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论文集》第 252-257 页,朝华出版社 2021 年 9 月第 1 版。
为什么基建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与林琳、王莹莹合著),《丝路瞭望》2021年第 9 期(2021-09-23),第 54-56 页。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经济导刊》2021 年第 8 期,第 63-67 页。
Beneficial to all, China Daily (Global Edition), August 2, 2021.
构建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与陈志华合著),《丝路瞭望》杂志,2021 年 7-8 合刊。
“一带一路”8 年建设呈现三大标志性变化,《21 世纪经济报道》,2021 年 7 月 24 日。
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共同繁荣,《经济参考报》,2021 年 7 月 20 日。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乌共同发展(俄文版——Совместное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Одного пояса — Одного пути»),乌克兰《2000》报(俄文),2021 年 7 月 1 日。
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共同发展,《瞭望》周刊 2021 年 6 月 23 日。
BRI Suppo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Today, 2021-04-26.
聚焦国际合作 促进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 2021 年第 4 期。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经济日报》2021 年 4 月 20 日。
Пояс и путь: в направлении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ЖУРНАЛ «КИТАЙ»(《人民画报》俄文版),2021-03-06。
コロナ下で成長続く「一帯一路」,人民中国インターネット版(《人民中国》日文版)2021 年 3 月 4 日。
'일대일로', 지속가능한 발전을 향해,《人民画报》韩文版,2021-03-04。
La coopération durable dans «la Ceinture et la Route»profite à tous les participants,《北京周报》Beijing Information 法文版,2021-03-03.
Construyendo una Franja y una Ruta verde y sostenible,《今日中国》西班牙语版,2021-03-02.
Desarrollo, no una trampa para caer en deuda,《今日中国》西班牙语版,2021-03-02.
La “circulación dual”: un nuevo estímulo para la cooperación en la Franja y la Ruta,《今日中国》西班牙语版,2021-03-02.
Cómo la pandemia creó nuevas oportunidades para la cooperación en la Franja y la Ruta,《今日中国》,2021-03-02.
Belt and Road boo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Daily March 1, 2021.乘风破浪,克“疫”而上,《光明日报》2021 年 2 月 28 日第 8 版。
DUAL CIRCULATION, A NEW STIMULUS FOR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China Report ASEAN,February 25, 2021.
HOW COVID-19 CREAT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China Report ASEAN,February 25, 2021.
BUILDING A GREEN AND SUSTAINABLE BELT AND ROAD,China Report ASEAN,February 25, 2021.
DEVELOPMENT, NO DEBT TRAP,China Report ASEAN,February 25, 2021.
后疫情时代的城镇化发展,《经济导刊》2021 年 1 月刊。
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丝路瞭望》杂志,2021 年第 1 期(2021-01-11)。
“一带一路”在疫情挑战中前行,《光明日报》2021 年 1 月 4 日。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2020 年 12 月 7 日。
发力“十四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导报》2020 年 11 月 20 日。
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办好经济特区,《广州日报》2020 年 11 月 20 日。
立足中国发展实践 推进经济理论创新,《经济日报》2020 年 11 月 10 日。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中国外汇》2020 年 10 月 15 日,第 30-34 页。
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3 日。
中欧班列缘何能逆势增长,《今日中国》2020 年第 7 期。
把握“一带一路”当前特殊使命,《广州日报》2020 年 7 月 13 日。
中欧班列逆势增长(法语版),《中法论坛》第 1 期,2020 年 7 月 1 日。
后疫情时代全球化要转型,《中国科学报》2020 年 6 月 24 日。
“一带一路”引领“惠民生”(与王爽合作),《丝路瞭望》2020 年第 6 期。
Closer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can minimize the impact of pandemic on Africa, ChinAfrica VOL.13, June (Print Edition Title: Recovery Through Collaboration – Cover Story)。
通过深化中非合作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经济的不利影响,《北京周报》,2020 年6 月 5 日。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陆桥视野》杂志,2020年第 5 期。
疫情过后,全球化如何健康发展?,《光明日报》2020 年 5 月 19 日。
АКТИВНО ИСКАТЬ НОВЫЕ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ДЛЯ РАЗВИТИЯ,ЭКОНОМИКА,2020 年第 5 期。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共建思路,《丝路瞭望》2020 年第 5 期(2020-05-07)。
Belt and Road participants should pursue higher-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postepidemic period(Print Edition Title: Focus on a Better Future),Beijing Review NO.19 MAY 7, 2020.
共建“一带一路”:进展与前瞻,《中国外汇》,2020 年 2 月 15 日。
Building a corridor of mutual benefit, China Daily, 2020-01-18。
2020:共绘“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工笔画”,《光明日报》2020 年 1 月 12 日。
“一带一路”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2019年第 6 期(双月刊)。
“一带一路”中的“多边主义”真义,《丝路瞭望》2019 年第 12 期。
Upholding Multilateralism,Beijing Review, 2019 年第 49 期(12 月 5 日)。
进博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刘敏合著),《丝路瞭望》2019-11-05。
Cooperation with Nepal reaches new heights(co-authored with Suresh Kumar Karna),China Daily,2019-10-17.
“一带一路”:构建新时代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与刘嘉慧合著),《丝路瞭望》2019 年 10 月 15 日。
“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提供新机遇,《经济参考报》,2019 年 10 月 9 日。
“一带一路”给全球带来发展新机遇,《参考消息》2019 年 10 月 8 日。
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光明日报》2019 年 10 月 1 日。
推动“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2019 年 7 月 28 日。
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关键点有哪些,《光明日报》2019 年 7 月 22 日。
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化,《瞭望》2019 年第 27 期。
哪些经济风险需要加以防控,《人民论坛》2019 年 6 月(下)。
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持续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社会治理》2019 年第 5 期,第 18-21 页。
共建“一带一路” 改善全球治理,《今日中国》2019 年 5 月 5 日。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合作插上翅膀,《中国与非洲》2019 年 4 月 26 日。
阐释“一带一路”应从“经济角度”解答三个问题 ,《21 世纪经济报道》,2019 年 4 月 25日。
共建“一带一路”将帮助重振全球经济,《新京报》2019 年 4 月 24 日。
聚焦高质量发展 描绘共同体蓝图,《光明日报》2019 年 4 月 21 日。
实现稳增长要抓三个重点,《中国经济时报》2019 年 3 月 1 日。
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及世界意义,《光明日报》 2019 年 2 月 27 日。
感恩这时代 致敬这批人——我与《经济研究》36 年,载《经济研究》编辑部编:《我与经济研究》第 43-51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年 12 月第 1 版。
BRI can be boon for emerging economies, China Daly, Nov. 22, 2018.
进博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重要支撑,《光明日报》2018 年 11 月 18 日。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孔子学院》2018 年 11 月,第 6 期,第 20-25 页。
为了共同的经济发展,《丝路瞭望》2018 年第 10 期(2018-10-01)。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经验及其世界意义,《中国》(俄文版),2018 年第 10 期。
智库专家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光明日报》2018 年 9 月 27 日第 15版。
“一带一路”五周年:实践与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 年第 9 期(2018-09-20),第 954-961 页。
“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今日中国》,2018 年第 33 卷,第 9 期(2018-09-15),第 16-19 页。
“一带一路”五周年,《商业观察》,2018 第 9 期(2018-09-05),第 85-88 页。
共建“一带一路”:把握航向 走深走实,《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28 日。
顺应时代潮流 赢得世界喝彩——“一带一路”五周年:进展与前瞻,《光明日报》2018年 8 月 23 日。
All for One or One for All? Clarify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surround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Economist (June 30th-July 6th 2018).
“一带一路”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光明日报》2018 年 5 月 16 日 。
以大湾区为载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导刊》2018 年第 2 期。
《“一带一路”: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环球财经》2018 年第 2、3 期第 24-26 页。
中国为什么成功——纪念改革开放 40 年,《今日中国》,2018 年第 1 期(2018-01-15),第 60-64 页。
China’s Key to Success,”China Today, Vol. 67, No.1:14-22, January 2018 (Cover Story – Special Report).
Claves deléxito de China, China Hoy, Vol. LIX N.º1:26-33, ENERO 2018 (Cover Story – Special Report).
L’expérience réussie de la Chine–40 ans de reforme et d’ouverture, LA CHINE AU PRÉSENT, N.º1: 16-20, Janvier 2018.
“一带一路”助推全球化转型升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年 1 月 3 日。
“一带一路”教育战略与实践,《中国经济时报》2017 年 12 月 15 日。
一带一路:商机与前景,《全球商业经典》2017 年第 12 期,第 60-63 页。
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经济参考报》2017 年 10 月 12 日。
“一带一路”促全球化转型发展,《经济参考报》,2017 年 6 月 30 日。
中国新型城镇化:多维的视角,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编:《创新“十三五”——2016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文集》,2017 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世界传递更多新信号,《今日中国》,2017 年第 6 期。
“一带一路”:增强区域经济合作 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今日中国》,第 5 期,2017年 5 月 14 日出版。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nhancing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mproving Global Governance,China Today, May 5,2017.
“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化转型,《光明日报》2017 年 5 月 13 日第 8 版(光明讲坛)。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显现,《中国报道》,2017 年第 4/5 期,2017 年 5 月 5 日出版,第 20-23 页。
“一带一路”:中国陶瓷新的“筑梦空间”,《光明日报》2017 年 3 月 24 日。
聚焦政策沟通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国税务》,2017 年第 1 期。
Evaluating China’s low-carbon cities (co-authored with Jia Luo,Chunlai Chen and Bingqin Li), East Asia Forum, ANU, 2016-09-06.
借“一带一路”东风激活新兴市场,《人民日报》2016 年 4 月 24 日。
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发展新实践,《理论导报》, 2015 年第 10 期(2015-10-20)。
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眼中的雁田村变迁,《中国画报》,2015 年 6 月。
Hay que aprender de la experiencia china (co-authored with Yuan Zheng),China Hoy,2015-06-01.
推进开放新战略 引领经济新常态,《光明日报》2015 年 3 月 21 日。
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看全球投资总体战略——短期投美国,中期投欧洲,长期投新兴市场,《环球财经》2015 年 2-3 期(3 月 3 日出版)。
投资拉美的新机遇,《管理学家》,2015-02-01。
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看全球投资总体战略——短期投美国、中期投欧洲、长期投新兴市场,《环球财经》,2015-02-01。
全球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陈昕主编:《“中国奇迹”20 年——滴水湖会议实录》,第 235-239 页。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 1 月第 1 版。
为高校智库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包月阳主编:《中国智库》第 6 辑,第 80-82 页。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年 1 月第 1 版。
探索成功的经济转型之路, 《人民日报》2014 年 12 月 12 日。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两大重要问题及其思考,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干部选学大讲堂: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课程选编》(第四辑)第 19-41 页。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年 12 月出版。
解读中国城镇化 30 年,《华西都市报》2013 年 12 月 3 日。
整合资源 造福沿途人民,《人民日报》2013 年 11 月 28 日。
非洲迈入关键转型期,《财经》杂志,2013 年 9 月 2 日。
中非合作有客观需求,《人民日报》2013 年 8 月 1 日。
新型城镇化 非公经济才有未来,《北大商业评论》,2013 年第 7 期,第 82-89 页。
论“六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光明日报》2013 年 6 月 28 日。
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叶雨晴合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年 5 月 24 日。
中国能源改革战略:“两只手”协同作用(与李晓西、林卫斌合著),《经济研究参考》,2013 年第 7 期,第 3-22 页。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新产经》,2013 年第 1 期。
放手让温州民间金融去闯,《中国改革》,2012 年第 3 期,第 31-33 页。
狠抓水利,力争粮食继续稳产增产(与熊飞合著),《中国发展观察》,2011 年第 1 期,第 43-45 页。
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迁移问题,《新华日报》2010 年 1 月 12 日。
金融机构如何走好主动“下乡”路,《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 年 1 月 6 日。
哈佛的中共高干培训班之我见,载赵正永主编:《哈佛岁月》第 118-125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6 月第 1 版。
约瑟夫·奈谈“巧实力”(与甘藏春、方正辉合著),《对外传播》, 2009 年第 3 期。
将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聚焦到“三农”上来,《光明日报》2009 年 2 月 24 日。
城镇化是否等于城市化,《解放日报》2007 年 8 月 13 日。
将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发展观察》,2007 年第 5 期。
城镇化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世界》, 2007 年第 3 期。
关于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中国经贸导刊》,2007 年第 3 期。
发展电子商务关键在于将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电子商务工作简报》,2006年 4 月,第 23-24 页。
多样化的中国村庄发展之路,《中国经济周刊》,2005 年第 37 期(2005-09-12)。
关于我国的“三农”问题,林善园、刘志方主编:《大道至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名人讲堂实录(第 1 集)》,第九讲,第 152-165 页。地质出版社,2005 年 9 月北京第 1版。
创新 竞争 市场,《光明日报》2004 年 10 月 12 日。
中国的崛起: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与孙明泉、阿嘎瓦拉合作),《光明日报》2004 年1 月 13 日。
与“三农”相关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调研世界》,2003 年第 10 期。
城镇化道路适合中国,《南方周末》2003 年 8 月 7 日。
有重点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光明日报》2003 年 7 月 25日。
如何打造综合竞争力: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中国财经报》2003 年 7 月 10 日。
投融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中国财经报》2003 年 6 月 19 日。
“三农”问题路在何方,《南方周末》2003 年 6 月 12 日。
“三轨”并进打造“世界工厂”,《中国财经报》2003 年 6 月 12 日。
中国软件业发展应多种模式一起上,《中国经济快讯》,2003 年第 22 期。
民间资金可干大事,《人民日报》2003 年 6 月 2 日。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一体化过程,大力发展大都市区及都市连绵带。《中国财经报》2003 年 5 月 15 日。
农业:“双轨并行”: 稳定自给性小农 发展商业性大农,《中国财经报》2003 年 5 月 8日。
让政府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中国软件业发展道路探究(下),《光明日报》2003 年2 月 28 日。
在开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软件业发展道路探究(上),《光明日报》2003 年 2月 21 日。
解读“小康”,《财经界》,2002 年第 12 期。
企业走出去 两种方式别样悲欢,《中国企业报》2002 年 12 月 18 日。
全面解读“小康”,《中国经济快讯》,2002 年第 45 期。
企业之源及创业之道:从“企业的本质”看 IT 企业的创业文化,《计算机世界》2002 年6 月 24 日。
中国经济在相当一段时间仍会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新闻》2002 年 6 月 15 日。
高科技产业:势态正在好转,《科学时报》2002 年 6 月 12 日。
全球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快讯》,2002 年第 11 期。
未来我国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内部参考》(人民日报总编室主办)第 40 期,2001年 10 月 19 日,第 11-16 页。
制度创新:未来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国财经报》2001 年 7 月 27 日。
投资潜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力支撑,《中国财经报》2001 年 7 月 20 日。
要扩张性政策,更要好的效果,《网际商务》, 2001 年第 4 期(2 月 20 日出版)。
中国:为经济全球化喝彩,《中国财经报》2001 年 2 月 16 日。
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网际商务》,2001 年第 2-3 期合刊。
城市发展:选择复合型模式,《新经济时报》,2000 年 11 月 16 日。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解放军报》2000 年 11 月 2 日。
正确认识全球化,《中国财经报》,2000 年 7 月 28 日。
结构调整应建立在微观基础上,《中国财经报》2000 年 6 月 16 日。
追求高质量的城市化,《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 年 6 月 6 日。
从“大”处着手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0 年第 19 期(5 月 26 日)。
扩大内需为何这样难,《北京经济报》2000 年 4 月 10 日。
正视新经济,《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3 月 22 日。
经济回升势头明显,深层改革必须加速,《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3 月 15 日。
沉稳转型又一年,《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3 月 8 日。
人们关注什么?《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3 月 1 日。
宏观政策:今年该突破什么?《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2 月 23 日。
亚洲央行:在危机中成熟,《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2 月 16 日。
花钱买时间,《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2 月 2 日。
2000 年经济视角,《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1 月 26 日。
挺进西部,《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1 月 19 日。
为农业“减产”计划叫好,《中国经济时报》2000 年 1 月 12 日。
二十一世纪,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2 月 29 日。
活力蕴育在新千年(与赵胜玉合作),《中华工商时报》1999 年 12 月 24 日。
千禧年,中国经济增长止跌回升(与赵胜玉合作),《中国新闻》1999 年 12 月 23 日。
制度的力量,《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2 月 22 日。
上月出口为何增长那么高?《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2 月 16 日。
狭义货币增速加快,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2 月 15 日。
2000 年经济增长:止跌回升,《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2 月 8 日。
农民:关键在于权益保护,《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1 月 24 日。
“入世”:别无选择,《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1 月 17 日。
中国“入世”将成为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中国新闻》1999 年 11 月 17 日。
农村:主题在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1 月 10 日。
农业:既要保生存 也要促增长,《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1 月 3 日。
银行改革:渐入佳境,《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0 月 27 日。
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0 月 1 日。
国企改革:再次启动,《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9 月 29 日。
经济增长:大局已定,《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9 月 22 日。
关于“小城镇”问题,《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9 月 15 日。
如何推进城市化?《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9 月 8 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8 月 25 日。
市场调整 不足畏惧,《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8 月 18 日。
世界经济中心悄悄发生转移?《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8 月 11 日。
日元升值:祸兮?福兮?《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8 月 5 日。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7 月 28 日。
亚洲:总算松了一口气,《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7 月 21 日。
价格力量 缓缓复归,《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7 月 14 日。
复苏的烦恼,《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7 月 7 日。
如果美国升息,《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6 月 23 日。
启动城市化,《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6 月 16 日。
关键在于激活社会投资,《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6 月 2 日。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4 月 28 日。
小城镇 大战略, 《光明日报》1999 年 4 月 23 日。
海外上市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4 月 9 日。
“农民第一”与农村发展,《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 月 8 日。
防范财政风险,《中国经济时报》1999 年 1 月 1 日。
走自己的路,《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12 月 18 日。
改革不会走回头路,《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12 月 4 日。
公共财物的悲剧,《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11 月 27 日。
冷眼观潮 三思而行,《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11 月 20 日。
花钱买增长,《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9 月 18 日。
应对危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9 月 11 日。
“老总,您的年收入是多少?” 《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9 月 4 日。
投资增长:终于开始加速了,《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8 月 21 日。
在贬值以外,《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8 月 14 日。
关注水灾,《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8 月 7 日。
信心比泡沫更值得关注,《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7 月 31 日。
中国还有“牌”可出,《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7 月 24 日。
打好人民币这张牌,《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6 月 26 日。
克林顿要来了,《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6 月 19 日。
面对房改,《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6 月 12 日。
人言不必可畏,《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5 月 15 日。
泰坦尼克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5 月 8 日。
别把“老外”赶入死胡同,《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4 月 24 日。
调整投资结构 刺激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4 月 17 日。
不必讳言政策放松,《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4 月 10 日。
住房消费:为何启而不动?《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3 月 27 日。
加入 WTO:今年有戏吗?《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2 月 27 日。
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2 月 20 日。
今年会进一步调息吗?《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2 月 4 日。
贷款限额取消以后……,《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1 月 16 日。
金融改革:现在该不该进?《中国经济时报》1998 年 1 月 9 日。
明年通货紧缩?《中国经济时报》1997 年 12 月 30 日。
避免低效高增长,《中国经济时报》1997 年 12 月 23 日。
明年经济政策怎样取向,《中国经济时报》1997 年 12 月 16 日。
明年人民币贬值 30%-40%?《中国经济时报》1997 年 12 月 9 日。
明年经济增长 4%-5%?《中国经济时报》1997 年 12 月 2 日。
宏观经济应“适度放松”,《北京经济报》1997 年 10 月 26 日。
今年经济能起飞吗,《北京经济报》1997 年 8 月 31 日。
东南亚的货币危机会对我国产生影响吗?《北京经济报》1997 年 8 月 31 日。
东南亚的货币危机说明了什么?《北京经济报》1997 年 8 月 31 日。
“异军突起”及其社会经济含义,《中国乡镇企业报》1997 年 6 月 12 日。
全面透视中国农村的传承与变迁(与孙明泉合作),《光明日报》2017 年 3 月 24 日。
坚定不移地地走自己的路,《农民日报》2017 年 3 月 5 日。
关注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领域,《中华工商时报》1996 年 7 月 1 日。
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与华尔诚、刘都生合著),《经济日报》1996 年 6 月 3 日。
1995 年农村经济形势与政策简析(下)(与李家国合著),《农民日报》1996 年 5 月15 日。
1995 年农村经济形势与政策简析(上)(与李家国合著),《农民日报》1996 年 5 月8 日。
发达国家规范经济经济秩序的主要经验及启迪,《光明日报》1996 年 2 月 8 日。
我看’95 农业政策,《中国农民》,1995 年第 10 期。
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探索,《现代市场经济周刊》第 42 期,1995 年 10 月 23 日。
今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华尔诚、刘都生合著),《经济日报》1995 年 10 月16 日。
秩序·稳定·增长(与任贵、瓦登伯格合作),《经济学动态》,1994 年第 4 期。
中国改革之我见(与维利·克劳斯合作),《经济学消息报》1993 年 9 月 23 日。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意味着什么(与克劳斯·R.孔兹曼合作),《经济学消息报》1993 年 9 月 16 日。
国家现代化:路在制度现代化(与何梦笔合作),《中华工商时报》1993 年 9 月 6 日。
对中国改革持乐观态度(与冈特·赫西合作),《经济日报》1993 年 8 月 1 日。
狠抓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日报》1993 年 7 月 23 日。
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大众日报》,1993 年 6 月 22 日。
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与陈吉元合作),《大众日报》1993 年 5 月 18 日。
乡镇企业股份制的规范化问题,《经济日报》1993 年 2 月 9 日。
规范化:股份制追求的目标,《中国乡镇企业报》1993 年 1 月 1 日。
城市化理论研究的新动向——新型都市区域发展战略国际讨论会述要,《经济学动态》,1989 年第 10 期,第 31-33 页。
小城镇发展应该适度集中,《调研情况》(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编),1989 年第 3 期,第 5-7 页。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农村发展,《理论信息报》,1988 年 4 月 4 日。
努力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学周报》1987 年 7 月 26 日。
如何研究农村劳动力问题,《理论信息报》1987 年 5 月 11 日。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构架、引导,《中国乡镇企业报》1987 年 5 月 8 日。
依靠产业政策 促进结构调整,《经济学周报》1987 年 4 月 5 日。
“小城镇”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的概念(署名“田辛 胡杨”),《新华文摘》1987年第 5 期,第 221-222 页。
以民办流通带活整个农村商品流通,《中国乡镇企业报》1987 年 3 月 27 日。
“小城镇”思辨(署名“田辛 胡杨”),《中国乡镇企业报》1987 年 2 月 27 日。
目前农村商品流通存在着三对矛盾,《中国农村经济》,1987 年第 2 期。
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类型(与穆倩于合作),《农民日报》1987 年 2 月 14 日。
发展乡镇企业更需要艰苦奋斗(署名为“胡杨”),《中国乡镇企业报》1987 年 2 月13 日。
《全国乡镇企业理论讨论会》观点综述(与穆倩于合著),《中国农村经济》,1987 年第 1 期,第 15-18 页。
历史性的转折——评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中国乡镇企业报》1987 年1 月 19 日。
紧缩银根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北京日报》1986 年 1 月 27 日。
加强对股份制度的立法管理,《北京日报》1985 年 10 月 7 日。
正确处理“两户”与“四户”的关系,《湖北日报》1984 年 12 月 31 日。
农商结合是解决武汉蔬菜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湖北日报》1984 年 6 月 28 日。
做改革的勇士,《长江日报》1984 年 5 月 19 日。
码上关注